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 媒体报道 正文
东胜区:凝心聚力办实事 科学发展惠民生
内蒙古新闻网  10-01-12 17:32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东胜区铜川镇围绕“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铜川”为主题,以“一学习、二提高、三促进”(一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二提高: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促进: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产业转型)为实践载体,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

  突出支柱产业,着力解决汽车博览园建设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镇上下形成合力,服从和服务于汽车产业这个大局,确保一期在建的55家企业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营;确保二期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修配市场年底投入运营;积极配合完成市区内的汽车及相关企业的搬迁入驻工作,尽快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整个园区全部建成投入运营,打造成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的一流汽车产业园区。

  突出城乡统筹,着力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已转移农户3100户,年内确保完成4000户12196人的矿区移民转移工作。继续加大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农民稳定就业;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流转费和房屋租赁的兑现;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确保转移农民能够移的出、稳的住、快致富。

  突出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城镇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硬件水平。投入500万元对汽车博览园进行整体策划;投入6000万元对新旧两个镇区、汽车博览园一期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投入3.5亿元完成镇中心区、汽车园区一二期的道路、管网、供水、供电、供热、场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对109线转盘至收费站路段进行拓宽改造;年内还要完成旧镇区自来水管网改造、汽车博览园供暖站和污水处理厂项目,确保年末全部投入使用。

  突出科学发展,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发展问题。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在建项目的快速发展。目前,确保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的奥古斯都商务度假中心地上主体部分年底完工,进入二次装修;投资7亿元的奥利星阳光城项目体育场馆已建成投入运营,确保4栋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年末完工,20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明年10月份交付使用;总投资2亿元的捷通机电城一期已全部投入运营,引进企业100家,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审批中。

  突出宗旨意识,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的出发点,深入实施十项惠民工程。一是我镇拿出32万元为全镇农牧民足额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二是为70-75周岁特困群众缴纳了养老保险;三是投资20万元对大病户、残疾户、困难户进行救助;四是投资55万元对新考入大学的学生给予资助,其中专科生每人资助3000元,本科生每人资助5000元;五是投资20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了资助;六是投入25万元为全镇农民进行免费体检;七是为转移农牧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八是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月工资由800元提高至1000元,村妇女干部月工资由500元提高至700元;九是完成格舍壕农村社区建设,成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十是改扩建一处敬老院,使转移农民老有所养。

  突出党的建设,着力解决建立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问题。为适应城乡一体化需求,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努力探索建立更加灵活、更富实效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居企联建、村与机关联建、产业链条建、依托园区建等方式,促进城乡党建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新格局。按照城乡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格舍壕矿区移民区建立了“村村联建”型党组织,在格舍壕生态移民区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派驻党支部书记,其它入住党员任支委的“村居联建”型党支部。通过联建党组织形式,让农民共同参与小区建设,党员过上正常组织生活,形成了“村级化管理、社区化服务”的党建新模式。(东胜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稿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