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群体在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雷锋的名字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种“爱憎分明不忘本”具有坚定意志和昂扬斗志的精神;是一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民充满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镜头一:新时代的活雷锋
他们迎着朝霞、踏着晨晖、赶着太阳、穿梭在鹿城的大街小巷。
他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爱心。
他们为老人、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关爱和帮助。
他们为求助身患重病的姐、的嫂伸出援手。
他们为危重病人紧急献血。
他们为汶川地震献爱心,伸援手,救助灾区。
他们在繁忙辛苦的工作中,寻找丢失物品的失主。
他们的大雪纷飞的雪夜中,寻找迷失的老人。
他们在深冬的夜晚,追踪抢劫的凶犯。
他们是的士司机,他们是快乐的的士司机。
他们是平凡的的士司机。
他们在鹿城的大街小巷,谱写着美的赞歌。
充当着文明的使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镜头二:伴着雷锋精神成长
2007年,当了十几年出租车司机的马文刚和高冬花就想组建一支能够真正不图回报而又为社会干些实事的队伍。两个人把这个想法传递给一些司机后,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在给车队起名字的时候,队长马文刚大胆地提出了“雷锋”。他说:“在我们童年、少年时代,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精神伴随着我们走过。今天我们能够这样齐心地想要做些好事实事,与当年我们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也许,我们的行动达不到像雷锋一样的境界,但有这个响亮的名字,一定可以激励和鞭策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起初,马文刚他们担心“雷锋”这个名字能否被现代人接受?可组建首日,120名司机踊跃报名让他们信心倍增。2007年7月,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门前,以“雷锋”冠名出租车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了。该车队的的哥的姐承诺,除了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外,在群众遇到困难时,还将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成立当日,慰问了包头市武警官兵,并送去1000多元的慰问品,看望了青山区祥和养老人院的老人,并送去了1800多元的慰问品,并带领所有能够乘车的老人游览了包头的美景。老人们微笑的脸庞感染了所有司机。他们认为牺牲自己的时间太值了。还在当日为建议用为的付国才师傅捐款100多元。
镜头三:用行动体现雷锋精神
“雷锋车队”这个响亮的名字叫出去了,如何对得起雷锋这个称号,成为压在车队队员们心中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在大家共同的商量下,车队队员们形成了组建车队的共识,那就是践行雷锋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车队成立近两年来,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养老院、军营、学校、救助现场……让雷锋精神一次次地闪现在鹿城人民的身边,留下了无数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故事。
车队成立后,雷锋车队始终秉承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长期无偿拉乘三位坐轮椅的残疾人,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
2008年3月5日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5周年纪念日当天,雷锋车队以“助残、扶老”为主题,利用一天的时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约有200人次享受到了他们提供的免费搭乘,雷锋车队队长马文刚说,他们之所以要在3月5日学雷锋日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能唤醒更多人的雷锋情结,无私地帮助别人,勤奋地坚守岗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丽。通过自己的行动可以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让雷锋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