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代表团分组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下午,赤峰市代表团分组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 斯日古楞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篇幅虽然不多,但讲得比较全面,比较真实,亮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成绩显著。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力的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自治区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圆满完成2010年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更加注重非资源性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业的发展。 自治区的矿产资源比较富集,但只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抗风险能力不强,而且难以持久。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非资源性产业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全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二是要更加注重解决“三农三牧”问题。近些年来,自治区政府在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全区的“三农三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农牧民的收入仍然很低,特别是牧民的实际收入更低,据有关部门统计,牧民的年人均收入比农民要低300至600元。因此,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向牧区倾斜,尽快提高牧民的收入水平。三是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报告中提到要尽快建立草原生态恢复补偿机制,适时出台草原资源恢复补偿管理办法,这个提法很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让牧民在生态恢复中得到实惠,收入增加,才能调动牧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真正使全区的生态得以恢复。四是要更加关注民生事业。关注民生,重要的是提高普通群众的收入水平。赤峰市有460万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由于种种原因,赤峰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够快,因此,自治区政府在资金投向上要向人口大市倾斜,实现全区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五是要把“十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十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都是关系到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也体现了自治区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具体办理和落实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广大普通群众真正受益。
何映礼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成绩讲的很实,问题找得很准。提几点建议:一、要继续加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我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但与CDP的增速仍不匹配、不协调。 自治区政府提出富民与强区并重的举措,富民的关键是加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二、要对家电下乡产品补贴的实际效果进行认真的调研。很多基层群众反映,由于下乡的家电、汽车等补贴有品种限制,致使农牧民选择下乡产品的余地较小,部分下乡产品的价格也偏高,有关部门对此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尽快采取措施,真正让农牧民在这项政策中受益。三、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力度。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不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比如今年冬季天气突然变冷,很多城市的供暖能力不足,造成居民室内温度偏低,群众意见很大。因此,自治区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四、要加大既有居住节能改造的力度。节能改造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这项技术也比较成熟。因此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改造应用。报告中提到2010年完成200万平方米的改造,力度太小。五、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各级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行政效能也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多、手续繁杂。有些建设项目办理各种手续需要几十个公章,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办不下来,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建设项目出现了边建设边办手续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办事效率。
焦清华代表说,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报告中提到了2m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6亿斤,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大旱之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有两点建议:一是要改善医疗费报销办法,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有些基层群众生病本来可以在门诊治疗,但在门诊治疗不给报销医疗费,住院花费又高,群众对这个办法有意见,因此,要改善基层群众医疗费的报销办法。二是给种植甜菜的农户适当的补贴。由于种粮食有各种补贴,种甜菜什么补贴都没有,农民种甜菜的积极性不高。农民不愿种甜菜,造成糖厂的原料供应紧张。因此应给予种甜菜的农户以 适当的补贴,调动农民种甜菜的积极性,保证糖厂的正常生产。(记者 薛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