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0内蒙古两会 > 直击两会 正文
刘银红:构建学习型社会 培养更多的村官大学生
内蒙古新闻网  10-01-25 22:4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这几天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主任刘银红有些惴惴不安,心神难宁,尽管已连续参加了两次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有些经验不足,担心所提的议案不够全面、到位。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把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困难充分地反映出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信息舆情,为广大老百姓代言立命。我是一名农村干部,关于新农村的建设,有很多的建议与看法,希望通过‘两会’这个平台,与代表们充分的交流。”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主任刘银红的身影再次进入了记者的视线,他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议案也引起了媒体界的普遍关注。

  年过不惑的刘银红已在土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担任了9年村主任,这9年来,他带领保同河村广大农民硬是将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了模样,使保同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说起保同河的刘银红,土左旗善岱镇附近一带的群众纷纷挑起大拇指。“老刘这个人没忘本,记得根,是咱老百姓的好干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1999年,正值呼和浩特市奶业兴起之时,刘银红一马当先,积极从外地组织购买了1700头奶牛,并先分配给村民饲养,然后从出售牛奶所得中逐步扣除购买奶牛款的办法,扶植村民饲养奶牛,使全村人均增收700多元。2006年,刘银红为村民灌溉农田垫资35万元,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喜获丰收;2008年他又投资40万元,新建民生渠第二抗旱调节泵站,为善岱镇8个行政村解决了浇地难、水费高的问题……

  谈及这些,刘银红对记者说:“党和群众信任咱,交给咱这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咱就要把他做好、做实,不能玩一点虚的。‘以公仆之心对待权力,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是我们农村干部工作中必须坚守的一个原则。”

  “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为新农村绘制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涵就是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培育农村干部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高素质、有能力的农村干部才能带领群众在致富路上走的很远,产业做的更大、更强。2008年秋天,土左旗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我是第一批学员。我认为,这项计划的启动,极大地推动了土左旗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开始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村干部的思想意识、文化意思、建设意识在逐步增强。”

    记者了解到,刘银红谈及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实施,目的是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基层干部,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运用农业技术、实现科技致富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从2008年起,土左旗每年选拔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优秀青年接受高学历教育,学习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园林技术和畜牧兽医5个专业。到2010年,全旗321个行政村都要实现培养一名大学生。

  “现在,广大农民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中央、地方的政策逐步了解,政治意识、经济意识都在加强,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滞不前,还是受老观念的束缚,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大局必将受到限制。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广大农村将会出现更多的‘鲶鱼’,农村集体经济将会出现飞跃式的发展,构筑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也会最终得以实现。”刘银红对记者如是说。(内蒙古新闻网 李东海)

[责任编辑 刘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