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厅局定点延伸帮扶为契机,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9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3792万斤,财政总收入1204.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38元。
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09年全镇新打各类抗旱井73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全年农田播种面积16万亩,全镇共落实良种补贴1.6万亩,11万斤良种,全部分配到户,使2000余户农民享受补贴15万元。截止目前,共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资综合等各项补贴资金320.3万元。全镇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2200人次,发放科技培训资料1.8万份。
大力推进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重点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种植推广以油葵为主的油料作物,走“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为工而农”的路子。2009年,扩大油葵种植面积1.5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1.5万亩,优质杂粮杂豆达3.2万亩以上,使种植业结构向粮、经、饲、草四元结构转变。养殖业方面坚持控制畜牧业总量,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畜种结构,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绒山羊来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索根嘎查建立了100亩科技示范园区一处;投入90万元为查日顺嘎查84户村民新建8400平方米棚圈,重点围绕基地建设来调整农牧业结构,全镇家畜总头数达16.5万头(只、口)。
鼓励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大尾羊协会、绒山羊协会、用水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会员的积极性,使合作经济组织步入规范化轨道,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达丰”种养业合作社,强化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信息,了解市场,与河北、黑龙江、辽宁以及周边地区都建立了联系,初步向外界宣传了“达丰种养”,树立了品牌意识,为下一步发展绒山羊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全镇劳务输出人数达1105人,推进了劳务输出向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强了与帮扶单位的沟通和配合协调力度,2009年自治区厅局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15.9万元。其中,自治区银监局累计投入17万元;自治区审计厅累计投入115万元;自治区人大办公厅协调争取整村推进财政扶持资金70万元,并帮助嘎查开办碎石厂一处;自治区科技厅累计投入71.1万元;呼和浩特海关累计投入5.5万元;内蒙古边防武警总队今年累计投入5.3万元;内蒙古医学院协调养羊项目资金5万元。同时,旗直三个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帮扶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
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科右中旗双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哲里木嘎查义和屯艾里筹建一处碎石厂,总投入900万元。安置就业劳动力35人,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在达坝音扎拉嘎嘎查合资建一处采石厂,预计总投入达900余万元,现正准备投产。积极协调旗交通局,投入90万元修建了布和桥,投入13万元修建了哈旦阿拉桥,投入0.6万元修复了查干登吉河渠,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积极协调审计厅和旗国土资源局,分别在巴彦温都尔和查干登吉两个嘎查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切实提高了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民生问题得到全面改善。2009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79.7674万元,大病医疗基金2.3965万元,国庆节期间发放慰问优抚对像0.25万元,发放困难学生补助0.29万元,发放救灾物资款3.8万元,发放困难补助1.6万元,三民补助0.797万元。政府共投入0.9万元,为考入本一大学生发放了奖励资金。投资42万元新建了巴仁哲里木镇综合文化站,已投入使用。为切实保障五保户、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协调民政局、旗红十字会等部门,争取了400袋面粉,全部发放到特困户家中。(记者赵文萃 通讯员张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