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 保增长 惠民生 进百县 促落实 正文
突泉县溪柳乡年劳务输出赚回600万元
内蒙古新闻网  10-02-27 21:3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突泉县溪柳乡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劳务输出由扩大规模到质效并重的转变。2009年,输出劳务1161人,劳务收入达到600万元。

  摸清劳动力底数 构建信息供求网络。为掌握各村劳动力输出的基本情况和有输出要求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该乡建立登记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的宣传工作,转变全乡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增强输出人员“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为劳务输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劳动保障所机构建设,增加工作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在各村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员,形成覆盖全乡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就业服务管理一体化。

  巩固输出基地,扩大输出规模。该乡在劳务输出基地务工人员达到670余人,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劳务输出体系,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基地档案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台帐。对河北华都肉鸡厂、霍林河矿区、乌海洗煤厂、沈阳于虹区装卸队、海城南台养殖厂,徐水火柴厂等8处基地分别建立管理档案,确定基地联系人,定期进行务工回访,对务工人员工资待遇、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解,进一步加强与各劳务输出基地公司的合作交流,形成稳定的劳务供求关系和劳务品牌,带动全乡富余劳动力成建制向外转移。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输出人员职业素质。该乡确立了以“市场导向培训、培训促进输出”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培训体系,调动和发挥现有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结合县就业局、职业高中、扶贫办等劳务输出培训安排,组织剩余劳力参加电焊、养殖、家政、驾驶等技能培训4次,受训人数达200人。根据劳务转移要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制定和完善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贫困农牧民人数达到2000人次,促使广大贫困农牧民掌握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行业技能,提高了劳务输出成功率和工资性收入比例,拓宽了非农收入领域,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其全年收入的30%以上。

  树立输出典型,带动农民增收。立新村全村1500口人,通过各种渠道在外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1/3以上,外出务工年收入在400万元以上,该乡积极发挥劳务经济示范鼓励农民走出去。 2009年全乡劳务输出1161人,劳务总收入达到600万元,显示出明显的“补农”效益。立新村村民冯艳明和妻子在北京华都肉鸡厂打工,通过五年的努力,现在他们俩人均提升为华都肉鸡厂的车间班长,负责生产管理,两人每月工资、奖金加起来7000元左右,一年工资净剩7万余元,成为立新村在北京打工族里的“名人”、“白领”,在他们的引领和介绍下,立新村及其他村不少农民都到华都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记者 安华祎 通讯员 邵金慧)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安华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