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的民营经济在逆境中成长,继续展现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对于公共政策还有哪些期望?本报为此专访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谢经荣。
涉及民营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去年,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布的大量与民营经济有关的政策和文件中,有3个直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29条”),“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去年9月面世的“29条”是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定政策框架,其出台极大提振了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谢经荣说,“29条”是4年前“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展和延伸,是对民营经济最具有系统政策指导作用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政策及措施非常具有吸引力。比如将困难中小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的政策执行期,由原定的2009年底延长至2010年底。到2009年7月底,通过缓缴、降低费率两项措施,直接减轻企业负担79亿元。再比如中央逐步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2009年增加到95亿元,在税收政策方面,2010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
民营经济发展尚存六大障碍
当前,民营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障碍呢?谢经荣表示,仍存在六大障碍阻碍民营经济进一步向好发展。
一是准入难门槛高,还有不少部门民营企业不能进入,一些可进入的行业也因各种有意无意的壁垒障碍,构成了各种限制。二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没有根本缓解。据统计,到2009年11月,我国金融机构14.65万亿元的短期贷款中,乡镇企业9004亿元,私营及个体经济6896亿元,二者之和只占全国的10.85%。三是各种负担重,政策法律环境有待改善。四是社会服务少,收费、审批的部门多,真正为民营企业,特别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咨询的少。五是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处在产业链末端,一旦上游大企业出现一点小困难,下游的小企业就会出大问题。六是民营企业社会舆论环境差,人们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认识不够,批评之声却很多,影响企业家投资积极性。
谢经荣认为,这些障碍的存在,有许多与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或可操作性不强有关,不同部门的规定也存在相互交叉或矛盾之处,一些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民营企业不了解、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梳理,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普惠于公共政策。
政府应当更多让利于民
谢经荣认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我国经济发展最具内在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民营企业,我国经济增长最具内在动力的是民营资本和民间投资。
谢经荣说,目前我国社会资金充裕,人民币储蓄存款已超过59万亿元,即使开发和调动1/3的民间资本就已相当可观。但是,民间投资是要产生效益的,一边是大量沉睡的民间存款,一边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众多行业,这当中,需要政府通过更开放的态度来刺激和引导。
比如民间投资在一些亟须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产业领域,比重还很低。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私人控股投资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只占7.8%,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只占6.6%。“民间投资在这些产业领域所以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行业准入限制。只要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将在这些行业领域发挥与在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中一样的加速发展的作用,其潜力十分巨大。”谢经荣说。
谢经荣同时表示,政策的走向还应当是在一次分配上改变,也就是国家、企业、个人的一个分配关系比例要改变,首先国家应该降低税负,让利给民间。“国家财政收入这些年是直线上升,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超过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水平,去年也超过了企业增长的水平。国家分的多,企业拿的少,不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活跃民间投资;企业得利少,支付工人工资少,这又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民众消费水平的增长,造成经济增长只能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当逐步改变。”谢经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