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起红灯笼,拢起篝火堆。农历正月十二,鄂伦春自治旗的猎民们就喜气洋洋地为元宵夜做着准备。多布库尔猎民村猎民吴树成正忙着装饰彩灯,昔日靠低保生活的他,今年春节购置了新衣柜、新彩电、新沙发。他说,要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才能对得起党的民族政策,回报自治区18个厅局的帮扶。走下高高兴安岭的鄂伦春猎民,去年人均生产性收入达到3500元,比上年增加2500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呼伦贝尔市猎区猎民生产发展的目标。
大帮扶激活猎民“造血”功能
2007年9月,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从2008年起,自治区发改委、交通厅等18个厅局连续3年重点帮扶鄂伦春自治旗。
2007年10月,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带领市里11个部门负责人下猎乡、访猎户,看生活、谋发展,精心筹划猎民生产发展项目。
2008年,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加大投入使猎民发展基金增至1000万元,大力实施“四大班子”包扶猎区乡镇、猎区乡镇包扶猎民村、旗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猎民等措施。
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产业转身
鄂伦春猎民生产方式单一,集体耕作是禁猎后猎民的主要生产方式,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是,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领导提出了“3年内猎民生产性收入净增3000元、80%以上猎民参与生产、80%以上猎民有实质性增收”的目标。猎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野猪、狍子、鹿等特色养殖业;桦子菇、黑木耳、猴头等食用菌特色种植业;鄂伦春民风民俗度假村、家庭游等特色旅游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经济发展格局,猎区经济实现了由单一的农耕生产向多元产业的精彩转身。
2009年,乌讷猎民村桦子菇种植基地种植桦子菇8万排,猎民人均增收1142元;托河办事处巴彦乌热食用菌培育基地种植43万袋黑木耳,猎民收入13万元;诺敏镇实施“农田旱改水工程”、反季节蔬菜种植项目,猎民收入提高9万元;古里猎民村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猎民增收27.8万元;多布库尔猎民村建成集餐饮、赛马、漂流于一体的鄂伦春民俗旅游度假村,成为旅游亮点。随着猎区特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庭院经济、山产品采集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成了猎民增收的又一主要渠道。
“等靠要”思想的彻底转变
区、市、旗三级帮扶使鄂伦春族猎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同时,猎民还实现了思想观念由“等靠要”向找项目、抓生产、促发展的转变。
多布库尔猎民村猎民关有林一改过去懒散、靠政府救济的状况,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猎民村旅游度假山庄建设和野猪养殖,仅一年就实现生产性收入8000元。“我要好好干活,多赚钱,再也不能让人瞧不起了。”关有林深有感触地说。
早春2月,走进猎民村,处处跃动着发展的激情,反季节蔬菜大棚的秧苗绿意正浓,特色养殖基地里猪肥、鹿鸣、山鸡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猎民们正忙着储备生产资料……(文/辛语 侯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