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0年全国两会 > 两会访谈 正文
曹征海谈“美丽与发展双赢”
内蒙古新闻网  10-03-02 12:0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主持人:那还想请您谈谈我们呼伦贝尔怎样运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在东部经济中发挥显著的作用呢?

  曹书记:呼伦贝尔处在我们自治区的最东部,它和黑龙江接壤,历史上呼伦贝尔就曾属于东北地区。因为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很辽阔,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所以处在比较靠边缘的这些盟市融入周边的经济区域,这是一个必然选择。从呼伦贝尔过去的情况来看,这些年引进的资金当中来自黑龙江的资金大约占了一半,我们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主要在黑龙江,所以黑龙江应该说不仅是呼伦贝尔产品的主要销售地,更是资金和技术的主要输入地。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呼伦贝尔要进一步地加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和黑龙江的积极联系,融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当中,我们现在考虑就是和黑龙江加强这种合作。我们主要要搞好几个方面的对接,一个是发展规划的对接,能够把我们彼此的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做成统一的规划;第二是在资源开发方面搞好对接;第三是产业政策的对接,包括产业布局;第四是基础设施的对接,包括我们的铁路、公路、民航这些都要通畅;第五是生态保护的对接,我们共同来形成大小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这样一个基地;第六是旅游发展方面的对接;还有就是在共同市场打造方面的对接、对外开放方面的对接等等。这些对接如果搞好了,我想将会极大的推动呼伦贝尔的发展,从而使呼伦贝尔在今后的发展当中也能够以更大的势能来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知道呼伦贝尔提出的“六个一”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百姓的一致赞同,提出这“六个一”的落脚点是什么呢?

  曹书记:这次巴特尔主席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强调富民和强区的统一,要像抓强区指标一样来抓富民指标,这个提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从呼伦贝尔来讲,这些年把富民的问题也看得比较重,我们提出了要实施“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这“六个一”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呼伦贝尔的各族群众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较高的收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有一个健康的素质,还要有一份愉悦的心情。那么通过“六个一”就把民生改善变成一种长效机制,从实际执行当中来看我们抓的力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今后要进一步的加强富民的这个问题,在强市的过程当中一定把富民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做任何工作,包括建任何项目,做任何决策都要把是不是造福老百姓、能不能让老百姓享受这种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一个重要前提。在增收富民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就业,一个是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我们“六个一”幸福指数的第一个要求。扩大就业就等于是增加收入。一家三口人两个人就业和一个人就业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实现两个人就业,那么收入也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所以我们把扩大就业看得很重,在扩大就业方面我们不仅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也要解决好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农牧民转移就业,这些方面我们都应该做好。在增收方面,我们重点是要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但是这两个指标实际上是由很多指标来构成的。我们最近把它细化为五个方面,三十多项具体的富民指标,包括生产性的收入、工资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补贴性收入和救济性收入。从这五类不同的收入当中,具体细化出三十多个具体的增收目标,我们对每一项目标都要和全区水平和全国水平进行比较,看看我们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这样逐项的制定增收的措施,我想这三十多项指标和五大类的指标如果都能提高了,最终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就会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

  主持人:那么下一步在此基础上还会做出哪些有利于民生的工作呢?

  曹书记:关键是落实。作为民生来讲,我们现在涉及到的就业方面、增收方面、住房改善方面、社会事业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全力去推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这里面有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说我们把民生问题看得很重,就要把老百姓的就业和增收看得很重,那么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就不仅要引进一些大项目、大企业,同时也要很注重中小企业、服务业包括旅游业、非公有经济等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虽然说投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它们的容纳就业包括为从业者提供收入,这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服务业的企业也要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全力推动。这样就能使我们增收富民的各项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