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百万牧民的内蒙古自治区,将要千方百计促进草原牧民增收。在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草原牧民增收问题成为内蒙古代表团的热议话题。
内蒙古10亿多亩的可利用草原上生活着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的百余万牧民。近年来,内蒙古大面积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牧民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付出了部分成本。加之牧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产生活资本价格提高,牧民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农民,实际收入不仅低于农民,而且呈现递减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现在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生态建设和牧民的增收是一对矛盾,要想增收就要增加牲畜,要想保护生态就要减少牲畜。内蒙古今年采取了一项政策,对牧民阶段性禁牧、轮牧、休牧每亩补贴5元,每个人全年不低于3000元,但是内蒙古的广大草原仅仅靠内蒙古本身的财力和实力是不行的。”巴特尔希望,国家能够统筹考虑牧民增收和生态保护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
“我恳请国家加大牧民生产性补贴的力度。”徐睿霞代表说,内蒙古草原是国家的生态屏障,也是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基础,承担着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任。为了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牧民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所以希望国家加大对牧民生产性的补贴力度。
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们为牧民增收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唯一一名牧民代表的朝鲁孟很感动。对牧民增收难问题有着切身体会的他,建议国家通过增加对牧区的政策性补贴,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来逐步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从而达到牧民增收的目的。 (记者勿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