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0年全国两会 > 委员谈 正文
李东东谈网游产业发展:绿色网游是必然选择
内蒙古新闻网  10-03-09 19:3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人民网  
 

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 人民网记者崔灿摄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中国要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就文化产业中的网络游戏产业未来发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女士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独家专访。李委员表示,今年,总署将推动实施“中国绿色网游出版工程”,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中国网游出版产业推向一个以绿色网游为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

  我国网游出版产业发展的现状

  首先,李东东委员肯定,我国网游出版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日臻完善的产业链和相对成熟的产业环境,并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网游出版业在2009年依然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第一,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网游市场销售收入为256.2亿元,比08年增长了39.4%,并带动电信、IT、传统出版等相关产业产值近555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网游市场销售收入将达508亿元,并持续引领我国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

  第二,原创网游发挥主导作用。在实施“中国民族网游出版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民族网游原创力量继续保持强劲的竞争优势。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游市场收入为165.25亿元,占我国网游市场总收入的64.5%。

  第三,国产网游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网游出版物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的数量不断扩大、资本不断扩容、影响力不断提高。共有29家网游企业自主研发的64款网游进入海外市场,实现收入达1.09亿美元。不少网游企业纷纷在境外成立分公司运营自主研发的产品,直接进入海外市场运营,参与国际竞争。从产品输出到服务输出的转变,表明我国企业整体运营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第四,游戏形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社区游戏飞速发展,已拥有大量的用户。另外,联合运营成为网游行业优势资源整合及企业合作的主流模式。众多运营商在免费游戏的基础上,推出按时计费的版本迎合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五,产业环境明显改善。近四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先后查处了低俗等内容的网游487款、手机游戏215款。2009年下半年,总署对违法违规网游进行清理整治,已对首批71款内容低俗的网游进行查处,第二批违规网游的查处工作正在抓紧落实中。

  李委员说,在看到我国网游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网游出版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从网游出版内容层面看,低俗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网游掺杂大量低俗内容,极易扭曲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诱发青少年犯罪。

  从网游企业出版运营层面看,一些未经审批或备案的网游擅自上网运营,非法出版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外资采取各种渗透手段介入网游运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我国境内投资从事网游运营服务,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破坏网游出版的市场秩序。

  从管理层面看,由于对国产网游出版审批实行备案方式,审查标准宽泛,出版单位自由裁量权较大,加上有的受利益驱动降低审查标准,使一些不良网游上网运营。

  网游出版产业的成绩和问题提供的启示

  李委员指出,回顾10年的发展,我国网游出版产业已进入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网游出版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已成为互联网出版产业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主力军。网游产业快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给监管部门提供了五大启示。

  第一,把握正确导向。网游出版物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必须把握正确导向,对网游中存在的色情低俗、违反社会公德等内容坚决整改和删除,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绿色、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坚持民族原创。民族原创是我国网游企业不断壮大自己,与国际游戏企业抗衡的关键。只有坚持原创,才能让更多优秀的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国产网游出版物更快、更好地占领市场,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增强我国网游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解决网游出版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是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游戏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承担的责任。只有政府管理部门、游戏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第四,加强宏观调控。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西方国家文化的渗透,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网游,对进口网游在文化内容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严格把关。

  第五,加强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力度。“私服”、“外挂”等网络侵权盗版活动,不仅给合法网游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阻碍企业的自主创新,严重制约我国游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要加强打击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倡导公平的产业发展环境。

  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任重道远

  李东东委员说,近10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发挥特长,融合互补,与开放的世界相融合。新闻出版业为公众提供更急需、更丰富的精神产品,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

  李委员指出,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的起点,是“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之年,也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之年。今年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10年时间,不仅要把本年的工作做好,更要科学规划未来5年至10年的工作,在实现2020年总目标的进程中,用10年时间完成新闻出版大国到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转变。

  李委员说,“中国有句老话,‘于细微处见精神’,意思是,只有把每一个局部的工作做好,才能为大局打下坚实的基础。网游传版产业属于新闻出版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我国支柱性的五大产业之一。”因此,包括网游在内的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全面建成新闻出版强国,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委员表示,民族网游产业要做大做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出版内容上下功夫,要突出强调游戏出版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打造具有时代文化特征的精品力作。

  一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文化定位意识。出版内容必须准确定位于青少年群体,必须兼备青少年的视角和寓教于乐的立场,以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一种宽松的、快乐的、平等的、互动的学教氛围。

  二是要加强作品的时代意识。贴近青少年生活,塑造当代青少年偶像,反映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和谐社会发展理念,是当代网游出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三要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网游企业要跳出游戏产业的局限,站在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平台上审视自己的角色责任,努力创作能力阐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展现中华气派和魅力的网游作品。要努力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将弘扬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感情、提升文化认同、引领和谐风尚的思想内容,融入到网游出版的主体中,担负起塑造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责任。

  李东东委员谈及未来网游产业新的发展目标时,她表示,绿色网游理念既是游戏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今年,总署将推动实施“中国绿色网游出版工程”,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中国网游出版产业推向一个以绿色网游为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

  新闻出版总署将为实现网游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李委员表示,2010年是我国网游出版产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开局之年,优质的公共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实现网游出版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总署将部署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网游前置审批管理。作为负责网游前置审批和进口网游审批管理的政府部门,总署为确保网游审批工作的科学化、透明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将出台一系列规章和细则。

  第二,加强网游动态审查监管。目前,网游出版运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多是由于企业在网游通过审批或备案后自行添加新内容造成的。因此,总署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网游审批后的动态审查监管。

  第三,进一步完善网游防沉迷系统。为了帮助家长有效监督未成年子女上网行为,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沉迷网游,总署将与公安部合作,加快推进防沉迷系统玩家实名身份确认的认证工作,并监督游戏企业面向家长查询系统的推广工作。

  第四,继续打击“私服”、“外挂”等非法活动,保护知识产权。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为严厉打击网游出版运营中非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总署将委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开展中国网游版权保护联盟行动计划。

  第五,实施“中国民族原创网游海外推广计划”。新闻出版总署将从战略高度出发,启动实施“中国民族原创网游海外推广计划”。将会同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制定更加有利于中国网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网游企业加快海外推广的步伐,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 (记者 崔灿)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