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与营利之争
建设部2004年就已表示,动物园为科普场所,停止了北京动物园当时的改制
野生动物园的老虎饿死后,刘大军开始对体制问题进行反思。
去年12月28日,他在动物园党委会上说,动物园成立9年来,是否有发展,还是在痛定思痛中发展,没有人过问。作为民企,拥有动物,这不科学。
刘大军认为,森林野生动物园不应是民营所为,应该是全市所属,动物园面临如今的境况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从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野生动物园”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据动物园协会统计,1996年开始,陆续有30多个城市对城市动物园进行搬迁。另外有16家城市,对动物园进行改制。
沈阳动物园改制后,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对象。
2003年,北京市动物园动议搬迁,拟与大兴的一家民企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合并。但招致社会广泛反对。
随后,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态,现有公益动物园一般不宜搬迁。该负责人认为,动物园是作为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此,世界各国都把城市动物园定位为社会公益性事业。
北京市动物园虽然停止了改制,但其他城市的许多国有动物园并未停下改制步伐。随后国内的动物园主要分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动物园和以野生动物园为主要形式的民营动物园。
来自动物园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90%以上的野生动物园都处于亏损。
2006年,当时准备接纳北京市动物园的民企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曝出经营困难,拖欠供货商30余万元饲料款被诉上法庭。
曾任上海市动物园园长的熊成培接受采访时说,资金不够是目前不少动物园面临的共同困境。上海动物园依旧是公益动物园,上海市市政府每年为此支付1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