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10世博会 > 世博之路 正文
1893 芝加哥世博会
内蒙古新闻网  10-03-25 16:4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新世博在线  
 

  1893年和1898年的两届世界博览会,一届在美国芝加哥,一届在欧洲的布鲁塞尔。两届世界博览会都反映了相同的人文状况,即妇女的状况。

  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作为纪念建筑的电子宫用了12万个灯炮来照明,灯一亮起来如同白昼。与电子宫一样熠熠生辉的是此届世界博览会专设的妇女宫,展示了“妇女们怎样以劳动来摆脱数百年来的虚弱和依附状况”。

  189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展示了妇女运动取得的伟大成就。博览会的两个部分由妇女管理:一个是关于如何进行体能训练和开发;另一个是关于工业和装饰艺术。

  那个时代,对劳动的迫害和对妇女权利的蔑视都是极端的。

  英国故事

  又回到100年前。1788年,英国142个纱厂里,共有童工25000人,女工31000人,成年男工却只有26000人。最小的童工仅6岁,劳动时间是他年龄的近3倍,每天达16至17个小时,星期日只有上帝可以休息。煤矿的童工在坑道中弯曲着身体,用笨重的十字镐开凿,他们四肢爬行,拉动重重的煤车。怀孕的女工为了获得微薄的工资,有时不得不堕胎,在机器边分娩是经常的。

  他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他们居住的地方简陋而拥挤,密布浓烟的天空下是狭窄拥挤的街巷。几辈人能挤在一间小屋中已是有福,无家可归的人,只有到潮湿黑暗的地下室去栖身。

  他们享受什么呢?

  他们享受伤寒、霍乱、肺结核以及各种职业病。1840年利物浦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工人的平均寿命为15岁。

  他们怎么办?

  他们除了忍受,一无所有。他们最悲壮的反抗方式是破坏机器。第一个单枪匹马、为权利而破坏机器的工人叫鲁德,这种斗争在日后成了一种运动,叫“鲁德运动”。

  英国的有权人作了两个努力。一个是积极的努力,取消徒工章程,有利于劳动合同的自由签定。关于劳动时间和童工,到1819年,英国实行12小时工作日,禁止招收9岁以下的童工。另一个努力却是镇压,对破坏机器的工人除以极刑,对有组织的反抗,则不惜以军队施以镇压。

  但人的解挪⒉灰蛉说乃劳龆?劳觯??824年,工人以血肉魂灵得到了一项权利,国会宣布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1829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

  英国的劳工状况是一滴水,在欧洲工业海洋中,这滴水即是一切。这滴水折射出来的不平等和奴役日后成了人类奋勇解决妇女无人权的源头。

  “自由引导人民”

  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权利刚刚觉醒。维多利亚女皇对女权运动是反感的,认为那是“违反道德的疯狂行为。它使那些忘记了女性应有品行的可怜的同性丧失了理智”。女皇要求对女权运动口诛笔伐,她威胁这个运动,“女王对这个问题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在当时的欧洲,家庭中的淑女是妇女的楷模。在争取女性权利的道路上,同样有人付出热忱的生命。1791年,阿伦-普德-戈朱就因发表《女性与女性市民的人权宣言》并从事女权活动而被以"丧失女性应有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送上断头台。

  在拿破仑法典中有这样的规定:“未成年者、未婚妇女、犯人及精神病患者没有行使法律的权利。”作为自由、民主象征的新大陆,《女性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50年以后才发表的。

  女性权利的缺乏和历史记录的妇女形象是相悖的。记述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的油画上以女性形象象征,她半裸胸脯,高擎着三色旗,率领着革命的人民奋勇向前。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没有女性权利的丝毫象征,在大革命之前到大革命之后,妇女的地位没有变,权利也没有增,她们的命运是依附,然后仍然是依附,最后也还是依附。

  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凝结的血液中有女性的血液;在死去的生命中,有女性的生命。神奇的新大陆上,开拓者的汗水中有女性的汗水,在废奴运动中,女性的光辉是等同于男性的。妇女先行者们觉醒了,她们要求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担任公职,不再成为男人的依附和社会的饰物。

  这也是世博会的魅力之一,它及时地记录了人在克服自然中的胜利,人在解放自己时无上的艰难。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