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10世博会 > 世博史话 正文
世博会上获奖:见证近代中国对接世界努力
内蒙古新闻网  10-03-25 16:1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在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中国商人选送的“荣记湖丝”获得金银大奖。自此,“中国制造”便在世博会上屡获殊荣,见证了近代中国对接世界的不懈努力。

  在1906年意大利世博会上,喝惯了葡萄酒、威士忌和白兰地的西方人,发现中国江苏的颐生酒不仅口感醇正,且具有保健之功用。“颐生酒”也代表中国制酒业在世博会上获得了第一块金牌。

  在1915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而举行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中国酒”更是让西方大开眼界。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产品在这一届世博会上击败西方同行,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金奖白兰地”就此得名;而贵州茅台酒在展台上故意摔瓶于地、酒香四溢而荣获金奖的故事,更是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段佳话,茅台酒也因此成为“中国酒”的代表。

  在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上,绣像、景泰蓝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同样“沉醉”了西方。上海知名绣家沈寿的苏绣作品《耶稣像》,用色多达100多种,耗时一年多方才完成。这件绣品荣获一等大奖,备受好评,当时就有富商愿出1.3万美元求购这幅来自东方的《耶稣像》。

  旧金山世博会,后世被惯称以巴拿马世博会,成为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展品在这届世博会上共获奖1211项,在30余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创造了中国参展历届世博会获奖成绩最辉煌的一章。

  据记载,张小泉剪刀、冠生园食品、天厨味精等中国驰名产品,也曾在历届世博会上博得过喝彩和奖励,这些获奖产品历经百余年考验,依然经久不衰。

  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常州梳篦,曾“梅开二度”,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分别荣获银奖和金奖。制作一把常州木梳,需经历28道工序,而制作一把篦箕,则要经过多达70多道工序,世博会的奖状承认了常州梳篦作为人类一大发明,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中国制造”的代表作。

  今天,在常州梳篦博物馆里,世博会颁发的两张奖状摆放在展馆醒目处。这段历经久远依然为人记忆的历史,说明世博会对中国已不再陌生,在近代中国,世博会就曾经历过一个知名度不断提升的过程,而一件件传统气息浓郁的“中国制造”也通过世博会走向了世界。

  在早期世博会上,中国展出的大多是以茶叶、丝绸、瓷器、古董、名酒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展品,与近代科技相关的展品少之又少。对近代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世博会无疑起到了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对接的桥梁作用,也映衬出近代中国的封闭和落后。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上海照相业“四大天王”之一的耀华照相馆展出的摄影放大照片喜获“奖凭”,是清末中国在世博会上获奖的唯一一家照相馆。

  在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洋文明中,摄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产业,中国的照相馆产业更是几乎与国外同步。自1839年法国人发明“银版摄影技术”,一年后美国人率先在纽约开设了全球第一家照相馆,而到了1864年,中国第一家照相馆就开始登广告招徕顾客。到了19世纪末,上海开设的照相馆多达50余家,主要集中于外滩一带。

  耀华照相馆的成功在于其在平光照明的摄影业中,另辟蹊径,突出“以黑出白”的用光美学,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立体感强,光线层次饱满有序。由于生意甚为火暴,耀华照相馆不得不挂出每天只拍3小时的“免战牌”。在世博会上获奖后,耀华照相馆还将“奖凭”印在其出品的照片背面,借着世博会的名望,让“耀华”传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世博会在近代中国激发市场意识的萌芽。

  近代中国的两大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也参加了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除了展出出版物,还展出了中国制造的打字机等展品,这也是近代中国参展世博会为数不多的有工业制造和科技含量的展品。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多达2000吨,展馆共有农业、工艺、教育、食品、美术、文艺、交通和矿业八大展示领域,其中,农业和工艺两馆占到了展馆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交通和矿业两馆所占展馆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虽然参展,但由于国内“天灾兵祸”,“工商仅延残喘”,相关展品及获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当时参展世博会的政府官员恽震的相关记忆,进一步让国人认清了自身的落后以及变革的紧迫。在后来的几届世博会上,上海的一些民族工商业产品也曾登台亮相并得奖。

  尽管近代中国工业展品较为初级、简单,但中国人渴望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的热情始终未曾改变。这些参展世博会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产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明世博会很早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责任编辑 刘敏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