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10世博会 > 世博访谈 正文
郑欣淼:世博会将丰富着上海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新闻网  10-03-29 17:0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世博网  
 

  郑欣淼,1947年生,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毕业。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2008年11月不再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2004年6月中旬,当我应邀在巴黎美丽的塞纳河畔出席“第二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并发表演讲以来,就与上海世博会结下了深深的缘份,一直关注着筹办工作的进展,聆听着这一盛会日益临近的脚步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当今全球城市化步伐加快,如何创建更美好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什么是美好的城市和美好的生活?它不只是林立的高楼,便捷的服务设施,丰富的物质享受,它还需要文化,需要保持和发展城市的文化特色。

  城市的文化特色是由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形成的,突出地体现在城市的文化遗产上,这有看得见的历史建筑、古迹遗存以及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也有风俗、语言、民间文艺、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记忆和足迹,是城市文明的沉淀,也是帮助人们迎接今天的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宝贵财富。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上海来说,更是有着丰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们与上海城市是共生关系。上海因这些遗产而愈加显示出个性与魅力;文化遗产得到城市的涵养而更好保存。对于美好的城市和美好的生活来说,文化遗产这个根脉的保护和传承是题中应有之意,是不可或缺的。

  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是止步不前、一成不变,而是在守护根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上海城市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豁达、开放、包容。这一精神物化在城市的建筑中,反映在上海人的处事方式上,也是上海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深层动因。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大展示,上海世博会将是历史上参展国家最多的世博会,这本身就是一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的大交流,而且能留下以黄浦江边建筑为主的物质遗产,以主题展经验为主的文化遗产。上海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中,将努力地吸收精华,城市文化的根脉也会得到更好地滋养。

  城市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丰富着自身的文化遗产,提升着文化理念,发展乃至创造着新的文化。这将是上海世博会通过多种展示,向世人所传达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

  当年我在巴黎出席有关上海世博会的国际论坛时,中国正在筹办两项举世瞩目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我在演讲中说,我和广大中国人民坚信,这两个盛会一定会获得成功。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果然震惊环宇,圆了中国人的梦想;六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也必将以如椽巨笔,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