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干旱时节,四川凉山各地农民将44万口水窖的水“汩汩”地放了出来,这些珍贵的水或流向干渴的庄稼,或被人们挑到地里浇灌,大片大片的庄稼得救了。凉山这种分布在数十万户人家的不起眼的微水工程,在减少旱灾带来的巨大损失中作用得以显现。
凉山州水务局水利科副科长杨勇31日向记者介绍说,“凉山州有水窖44.0223万口,每口能蓄水30立方米。整个小水窖能蓄水1320.669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一口水窖的水能让6口之家缓解3个月的生活用水,或让3亩庄稼实现保苗和完成栽插。照此计算,凉山州的44.0223万口水窖让132万亩庄稼受益,极大地降低了旱灾带来的损失。”
凉山小水窖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其中会理县22万口,会东县12.46万口,宁南3万口;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市也有4.15万口。这些小水窖的形成,与当地人们居住分散,水源匮乏有关。
凉山的这种水利工程最初来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民间,当时旱区的人们为了缓解旱时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修起了“山茅坑”,雨季蓄水,旱季供人们使用,其效果明显,后来人们用水泥等材料修成了水窖,这种原始的微水工程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山茅坑”的作用受到有关部门重视。1988年—1992年,由省、州、县投资在凉山州会理、会东两县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兴建25—60立方米圆柱形坛罐水窖试点成功后,在全省、全州掀起了兴建微型蓄水工程的高潮,凉山重视水利基本建设,小水窖得到空前发展。旱区小水窖解决部分旱山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降临,凉山小水窖的作用凸显出来。
近年来,小水窖在抗旱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凉山州高度重视小水窖建设。据悉,凉山在5年内还将投入37113.11万元再建74222口水窖,凉山将形成一个几十万户参与的抗旱微水工程体系抵御自然灾害。(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