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西南抗旱:旱魔灸烤下的“8-30”地震重灾区
内蒙古新闻网  10-04-06 17:2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踏上前往2008年“8·30”地震重灾区四川会理县新安傣族乡的汽车,行驶在崎岖的山间公路,车后带起满天尘土,车内的空气充满着黄土味。车窗外的大山、路边的野草干得发黄。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新安傣族乡龙茂村。

  龙茂村位于新安傣族乡龙茂山半山腰。龙茂山,顾名思义,应该是有龙栖息、林木茂盛的地方。这里的人经历了“8·30”地震的磨难后,现在又被50年一遇的干旱所困扰。

  2010年初,龙茂村就因干旱开始出现缺水现象,这里的村民每天都要集中到该村唯一一处还能冒水的山泉排队取水,24小时都会有人排队守候,滴滴答答的水声,成为该村5个小组115户551人生命的希望……

  当天15时许,正是当地最热的时候,龙茂村崎岖的村道上,不时从四面八方的山头上冒出人影。村民们赶着骡子、马、毛驴来龙茂村这处山泉处取水。

  “就剩这点水了!”水从岩石缝里滴出来,汇集在一个被锁住的水池里,一根塑料水管从池子里将水引出,筷子粗的一小股泉水再流进水桶里。

  新安傣族乡党委书记李兴康说:“每户人家有两个桶,一桶能装50斤。由于水太小,接一桶要花50分钟的时间。有时候把桶放在这里排队,回家吃了饭再来接水都来得及。”

  山泉的泉眼旁,村民打了一个5米深的水泥池子,不时会有一些水渗出。由于持续干旱,水池已经见底。“这个水池从来没有干过,现在基本上没水了!”正在池子里面舀水的村民徐大爷说。

  由于水池较深,每次取水都需两个村民一起才能完成:村民先将一根10余米长的粗绳甩入池子中,一个村民在池子上方拽住绳子,另一个村民沿绳下爬,下到池底处后,村民需要用一个小碗一点点舀泉水。装满一桶25公斤的水,需要花一个多小时。但是池子是敞开的,底部沉积物较多,里面的水呈绿色,都不能直接饮用,村民说:“这个水拿回去烧开了就能喝!”

  为了让每户都能接到水,村组干部24小时值班组织村民取水。值班村主任徐玉莲揉了揉通红的双眼说:“4口人以下的村民,两天可以来取一桶水(25公斤),5口人以上的三天取一次水,可以取两桶(50公斤),村民取水三天可以轮流一次。”

  “现在靠近城河的3个村民小组到城河边用摩托车拉水,或者用牲口驮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另外的5个小组115户551人生活用水就靠这股泉水了!”

  龙茂村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让村民们担心的是,泉眼的出水量现在已大不如前。春节刚过的时候,一昼夜能出100多桶水,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现在出水量仅有40桶左右。等待村民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作者刘忠俊)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