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活动专题 > 呼和车站中心派出所宣传专题 > 先进事迹 正文
全心为民排忧难 真情助民获赞誉
内蒙古新闻网  10-05-02 17: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集宁公安处法制科  
 

  编者按:集宁公安处民警在“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出行的旅客看到了铁路警察竭心尽力、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忠诚本色,让困难的群众看到铁警践行宗旨、以民为本的真诚情怀;他们用真诚、责任和爱心实践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为民服务的动人赞歌。

  救助自杀的少年

  3月2日,中年男子将一面印有“感谢人民好警察,助人为乐显真情”锦旗送到了呼和西场派出所。

  事情还要从2月23日说起,那天,呼西所民警孙永和像往常一样巡视着线路,走到京包线664km+100m处时发现一名正在翻越铁路护网进入线路的少年。孙永和立即上前制止并进行询问,得知男孩叫云逸夫,今年10岁,因未完成作业,被其父亲殴打后跑到线路欲自杀。孙永和看着男孩冲动的神情,一边耐心地劝导少年不要一时冲动,一边问清他家的方向送他回家。当家人看到已寻找一天的孩子被民警送回来时,心情特别激动,得知民警把正欲自杀的孩子从线路救下来时,更是感激地说不出话来。

  帮助醉酒的男子

  3月6日,包头市固阳县人亢培亮将身上仅有的100元钱拿了出来,他要用这些钱感谢察素齐车站派出所民警在他酒醉后对他的悉心照顾。

  3月5日17时20分,1712次客车在察素齐站停车后,列车乘警与工作人员将一名男性醉酒旅客搀扶下车。该旅客下车后无力行走,倒卧在了站台上。想到天寒地冻,察素齐所立即组织民警和护路民兵将男子扶到派出所里,为他安排了住宿,买了食品和水,让他醒酒。24时许,男子终于酒醒,自称叫亢培亮,36岁,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忽鸡兔村村民,因在包头上车前和朋友喝酒后准备到呼和浩特打工,因醉酒严重错在察素齐站下了车。3月6日,派出所民警又将亢培亮安全地送至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上。这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寻找丢失的手机

  3月10日,呼和乘警支队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顺义区的感谢信,信中对K89/90次列车乘警亢征宇、卢伟助人为乐、热心帮助旅客寻找失物的行为表示衷心感谢。

  附:

  感谢信

  我叫高云云,2010年元月23日,我从集宁南站乘坐K90次列车到北京,列车在北京西停车前,我发现自己新买的步步高音乐手机(购买价1600元)不见了。当时我非常着急,因为手机内保存了许多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我立即找到卢伟警官求助。

  卢伟警官听了我的求助后,立即与亢征宇警长到车厢里帮助我寻找。当时手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警官们判断说手机不可能是被盗,可能遗失在什么地方了。于是两位警官拨打我的手机号码,想通过铃声查找,但由于我手机铃声太小,一直未找到。列车运行到北京西站等其他旅客全部下车后,卢伟、亢征宇两位警官又开始在我乘坐的铺位附近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我遗失的手机。归还手机后,两位警官还帮我拿行李送出车站。

  铁路乘警对我热情帮助、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就像冬日的阳光,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虽然时过数十日,但我仍想通过一种方式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于是写下了这封感谢信。在此,向铁路乘警说声“谢谢”,道声“你们辛苦了!”祝你们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高云云

  寻找遗失钱包的失主

  3月10日上午,赛汗所民警在站区及站区周边巡逻时,发现站台三道的钢轨下有一方形钱包。内有身份证(魏胜利)、龙卡、证卷交易卡、牡丹卡和呼铁局医保卡等重要证件及人民币602.21元。

  想到这么多证件在里面,失主一定很着急,民警立即行动起来!所长贺启标根据身份证和呼铁局医保卡等信息,判定是铁路职工遗失,就连忙通过电话向赛汗地区铁路有关部门咨询魏胜利的单位。经过多方打听,得知魏胜利是集宁机务段乘务员,现在赛汗塔拉镇的姑娘家养病,通过其单位领导终于联系到魏胜利。10时许,魏胜利来到赛汗所,捧着失而复得的钱包,感激万分,并于3月11日将一面印有“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赛汗站派出所。

  找回离家出走的孩子

  3月10日6时20分,2636次列车缓缓驶入呼和站,一对早已守候在站台的中年夫妇正焦急地望着拥挤的人群,等待着……

  列车停车后,值乘本次列车的乘警长闫德亮带着一名少年走下车,并将该少年交给这对夫妇,夫妇顿时激动地热泪盈眶,紧紧握着乘警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这对中年夫妇在站台上接回的是自己离家出走的儿子李云龙(17岁,系呼铁二中初三学生)。3月8日,李云龙和同学陈猛离家出走,上了由呼和浩特开往兰州的2635次列车。家长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呼铁公安局指挥中心联系,请求帮助查找。乘警长闫德亮接到通知后,带领本组乘警按照提供的体貌特征逐车逐人开展查找,列车运行到石嘴山站开车后,在8号车厢34、35号座将两名出走少年找到。经了解,二人因与家人发生矛盾准备离家出走,到成都打工。

  乘警长闫德亮立即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正在兰州出差的陈猛的父亲与乘警约定在兰州站将孩子接回,而李云龙的父母因路途遥远,不方便前往接应,只得将李带至兰州,返程时,再将其带回呼和。途中,为了确保绝对安全,乘警对两名少年进行了认真看护,同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并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一路上的悉心照料,让两名少年感激不已。

  看着两名少年回到父母的身边,闫警长松了口气,一路上对两个孩子的照看虽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他的这一点辛苦换回了两个家庭的团聚,挽救了两个迷失的孩子,闫警长觉得值!

[责任编辑 赵翰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