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活动专题 > 呼和车站中心派出所宣传专题 > 先进事迹 正文
公安处召开民警队伍监督制约保健体系联席会
内蒙古新闻网  10-05-02 17: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呼和车站中心派出所  
 

  3月17日下午,纪委书记姜学民、督察长王晓玲组织纪委、督察、法制、组织部门有关人员召开了公安处2010年首季民警队伍“四加一”监督制约保健体系联席会。李国荣政委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处春运、两会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除完成本处的工作任务外,还参加了援外活动。警力分散流动大,工作面临着任务重,压力大,标准高,节奏快,处党委、纪委坚持从强化民警思想工作、纪律作风建设入手,紧贴春运两会安保工作中民警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队伍建设,为春运和两会安全保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纪律保障,确保了队伍思想稳定,有力促进了各项公安保卫工作。

  会上,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工作角度对季度内民警队伍情况并进行了分析,组织部门季内以深入开展“打造精品春运、展现党员风采”主题活动为载体,重点加强了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民警队伍的日常教育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一名党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加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使每名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影响和带动全体民警,党总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元月2日至4日,我局管内普降大雪,多趟列车中断运行,我处党员干部民警积极投入抗冰雪保运输工作,连续20多个小时的风雪鏖战,保证了15趟受困旅客列车治安平稳有序,展示了关键时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呼铁公安精神。同时在春运两会保卫期间对干部进行动态考核。法制部门针对春运期间旅财被盗、倒卖车票等案件多发的实际情况,严格案件审核,重点对案件证据合法、充分性,以及案件违法犯罪实事认定、适用法律条款、采取强制措施、量罚幅度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及时提出、并纠正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季内,共审核刑事拘留36人、延长拘留人30人、取保候审9人、提请逮捕20人、转行政处罚7人,审核行政案件50起,发现问题不足、并督促整改146个。同时强化案件动态考评机制,结合“2+1”系统考核要求,依托网上办案系统,将各单位在网上办理的所有案件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强化了日常执法办案工作的动态考评。纪检和警务督察部门联手合力,季内紧紧围绕春运、两会安全保卫和加强春运两会队伍建设教育整顿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大明查暗访督导检查力度,纪委围绕队伍建设下发了6个有关文件,组成3个工作组加强对全处民警警务活动的全方位的明察暗访。出动纪检和督察力量1200余人次,发督察通知书5份,建议书1份,检查案卷10卷,现场发现纠正和指导各类问题60余人次,同时开展了警用和涉案车辆专项整治,深入到呼市东街、西街、胜利路、老官房、海拉尔大街、爱民街、哲里木路等35家酒店进行了暗访检查,切实加强对春运两会期间纪律作风整治检查指导工作。

  从各部门的分析情况综合来看,季度内民警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民警思想比较稳定,对当前形势和任务认识明确,工作态度端正,特别是通过开展不间断的纪律作风教育,纪律作风意识、法制意识、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又有新的提高,民警总体上精神状态是好的,能够积极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单位领导和民警对加强民警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对潜在的问题认识不清。过分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民警不会发生问题,分析研判质量不高,针对性措施不够具体,队伍建设工作抓的不够紧不够细不够实。二是违反五条禁令的苗头性问题仍然存在。班前饮酒的问题、乘警终到站不按照规定存放枪支的问题、公车私用的问题等还在少数干部和民警中有所反映。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总感觉违法违纪和自己无缘,自己没哪么倒霉。三是个别单位领导管理方法简单,效果不理想。在一部分领导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四是一些单位民警勤务制度和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按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民警存在疲劳厌战、急躁和危难情绪,表现在工作上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五是个别所队领导有些事处理的不好,造成民警与领导的关系不协调,民警中有情绪发牢骚,影响工作。民警整体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执法活动有畸重畸轻现象。一些领导对网上执法办案系统认识还不够高,民警执法办案的证据意识还不够强。六是民警工作心理压力大,对转入公安员的待遇问题普遍比较关注。

[责任编辑 赵翰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