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旗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握“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形成了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局面。
牵头抓总,打造“人才之家”。克旗组织部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知识分子之家的内涵和外延,切实发挥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努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人才之家”。一是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由克旗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人才领导组织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出台了《人才引进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意见》,《关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建议方案》及相关的政策制度,理清组织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工作载体。实行了人才工作重大活动事前报告制度、重要信息及时沟通制度、重要政策文件及时备案制度和经验体会随时汇报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构建人才工作经常性指导、信息及时沟通及经验定期交流机制,健全了人才专项工作沟通协调机制这一工作载体,有利于组织部门随时了解和掌握全旗人才工作动态,加强对重要人才工作的指导、统筹和管理。
统筹协调, 做好“引才文章” 。旗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借助自治区“草原英才”和市“玉龙人才”工程,在“引、选、考”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优势,从源头上解决人才数量不足、选择面窄的问题。一是市场化引才。根据全旗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及时通过市、自治区人才中心和旗人才招聘信息网站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通过人才交流市场主渠道引进人才。2009年引进研究生和区内外一本重点院校双学位人才14名,这些人才工资直接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每人给予5万元安家费。二是按需选才。由教育、卫生和林业等用人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分批次主动走出去,到知名高校、区内外人才市场,按需求情况,引进所需人才。2010年计划引进教师40名,其他事业单位急需的70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三是定岗考录。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岗位空缺时,采取公开考录的方式,竞争性选拔人才。近年来,苏木乡镇、公、检、法、司部门按全区公务员考录计划,共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20名公务员;加大争取选调生的力度,2005年以来,共分配了11名全区选调生;企事业单位面向全区、全市公开选拔,如2010年旗旅游局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30名旅游讲解员;2010年计划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和民生工作者中选聘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到苏木乡镇工作,纳入全额事业编制。
重在培养,突出“本土特色”。 近年来克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以“建设全市生态工业大旗、全区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生态旅游名旗”为支撑,建设国家级生态旗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人才培育突出本土特色。一是以“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我旗风电企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旅游高端人才匮乏。结合克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在加大引才和内部培训力度的同时,定期选派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科研院校、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或脱产培训。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载体,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热水温泉文化、蒸汽机车文化、乌兰布统马文化等文化内涵,积极做好“蒙古族文化艺术大师”和乡土文化人才的挖掘、储备工作。三是以“新型农牧民培养工程”为载体,加强对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组建“牵手致富宣讲团”,由农牧区产业带头人和旗直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在每年春耕之前,进行“对口”培训;选择了在肉羊养殖、蔬菜种植、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典型,建立了5处教育培训基地,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频道扩大培训覆盖面,开展“点播式”教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内蒙古新闻网 赵静 通讯员 孟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