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旗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建生态克旗”为主题,以“基层党的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旗”这一目标,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服务科学发展。
一是旗委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全市生态工业大旗、全区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生态旅游名旗”为支撑,把克旗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旗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二是打造“一带三园多片”工业园区。一带,即沿省际通道沿线打造规划投资达600多亿元的40km2工业产业带。三园,即建成了拜仁达坝、黄岗梁、小东沟3个绿色矿业园区;建设了达里、赛罕坝、上头地3个风电园区;建成了上湾子、龙口2个水电园区。多片,即培育了银都、黄岗、拜仁、维拉斯托、储源5大矿山企业。
三是培育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马铃薯、胡萝卜、肉牛、肉羊四大主导产业,共发展马铃薯种植基地28万亩,胡萝卜种植基地5.5万亩;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小区52个、专业村86个,“羊联体”7000多户、35万只,全旗家畜存栏253万头只。
四是打造国家级世界级旅游名片。打造了“十大旅游品牌”,共建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2处,国际狩猎场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1亿元。
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实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确保每户居民和农牧民都有党员联系,各级党组织每月都要召开1次社情民意分析会。建立完善社情民意收集、办理、反馈、监督等配套分析机制。
二是建立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立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定期评议工作制度,妥善解决好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目前,全旗建立民调组织123个,调解员588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19件,调解履行1412件。
三是组织开展全旗党员干部下访活动。旗直机关党员干部围绕包扶单位,不定期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帮助包扶单位解决实际困难;苏木乡镇、街道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包嘎查村(社区)制度,帮助嘎查村(社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准一条符合嘎查村(社区)科学发展的路子;嘎查村(社区)党员干部落实分片包户制,定期走访农牧户和居民,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全旗所有党员落实党员联系农牧户(居民)制度,确保每一户都有党员联系。
注重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强旗富民。
一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筹建创业园区, 设立创业发展基金,开辟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与新上企业、重点项目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转移当地劳动力就业。全年输出劳务5万人次, 新增就业岗位80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零转移家庭全部转移就业。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逐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稳定解决3200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三是着力抓好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教育投入,规划投资4661.57万元在经棚镇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计划投资3560.92万元在经棚一中院内新建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和多功能报告厅各一栋;规划投资14881.53万元,改造校舍96308平方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寄宿中小学生住宿费和本旗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学生的学杂费。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旗级补贴标准由每人15元提高到20元,报销封顶线由3.5万元提高到4万元,完成4所苏木乡镇卫生院和10所嘎查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发放小额贷款600万元;城镇低保每月人均补助由224元提高到244元,农村牧区低保每年人均补助由860元提高到980元;投入资金2000万元,加大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增收项目的配套力度;继续为全旗每户家庭办理治安保险。
注重固本强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了一套体系。探索实行“一套办法”管理干部、“二制考核”评价干部、“三务公开”监督干部、“四会议事”规范干部、“五权决策”保护干部的“五位一体”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是制定了一个规划。制定了《克旗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三步走总体规划。将2010年定为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年,2011年为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年,2012年为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年。
三是实现一个延伸。将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向苏木乡镇、街道社区工作延伸。
四是实行“四步流程”。将今年的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按照调查摸底、完善制度、组织实施、总结提高四个阶段扎实推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内蒙古新闻网 赵静 通讯员 孙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