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扎兰屯市:六项举措育标兵 活化形式争优秀
内蒙古新闻网  10-07-01 16:0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有效开展,扎兰屯市通过选树典型、全面推广、辐射帮带、宣讲培训、政策扶持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典型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全市党员争做优秀带动机制。

  全面“树”。一是按照党政机关、两新组织、乡镇村组、街道社区、教育卫生等不同领域,分类别精选一批政治基础好、辐射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100多名党员,作为全市各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创建标兵,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在全市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履职践诺”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提出服务承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带头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并向群众公示,建立反馈卡,定期反馈,接受监督。力争在活动期间,培育出2~3名国家级优秀党员、3~5名自治区级优秀党员、20名以上呼伦贝尔市级优秀党员。

  立体“宣”。一是通过对典型党员的事迹、经验提炼挖掘,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事迹材料、专题片和文字讲稿,用身边的典型激励人、启发人,调动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主观能动性,带动本单位,辐射周边。二是从“七一”开始,利用网上视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专题报告等各种形式,每日一期,进行宣传,让党员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树立争先意识,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辐射“帮”。一是利用村居活动场所建设的契机,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党员服务网络,形成1个市级服务中心、22个乡镇街道服务站、159个村居服务点,随时解答党员日常遇到的难题。二是开展创建示范,在全市各领域普遍建立典型党员示范岗、示范基地,宣传介绍其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以典型党员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做贡献,改变作风争先锋。三是努力将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科技、创业带头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力量;精选出思想素质过硬的致富带头人,科技、创业带头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力量,将其培养成党员干部。

  重点“训”。一是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结合基层党员的文化素质、行业基础,区分对象开展针对性培训。对农村党员主要进行生产实用技能、创业技能培训,对机关事业党员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和规范服务等培训,对两新组织和合作组织党员主要进行产业知识和市场经济前瞻性培训,对街道社区党员主要进行化解矛盾、优化服务等培训,实现每名党员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或经验,使党员拓宽致富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当好“标兵”。二是从党政机关、两新组织、乡镇村组、街道社区、教育卫生等不同领域选聘了80多位党员教育志愿者,组成宣讲团,深入各单位巡回宣讲,发挥特聘教员言传身教的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面建立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场培训、学习讲堂、农民课堂等方式,开展菜单式、带动式、会诊式和联动式培训,加强案例和实践性教学培训。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已建立“学习讲堂”22个,开展主题宣讲23场次,直接听讲人数2400多人次。

  政策“扶”。一是发挥好典型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创业致富,领办、创办各类新型合作组织;带头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发展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10批300多名典型党员干部,尤其是在社会管理、产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党员,到大连、青岛、寿光、华西村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使典型党员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采取结对共建、定点包扶等形式,普遍建立市、乡、村(社区)“六包责任制”,帮助典型党员创业致富、开展社会服务。对带动作用突出的党员,在创业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同时,市财政拨专款50万元,建立党员创业扶持资金,鼓励党员带头争创佳绩。

  互动“评”。一是上级考评。市委及行业主管部门要组成34个指导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专题调研、交流座谈、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党员争先活动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以此推动党员充分体现先进性,个个谋先进、学先进、创先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党员互评。加强党代会、民主生活会等工作力度,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在各单位开展党员互评活动,对党员进行推优排队,促进党员队伍素质不优、管理不活、作风不硬、活力不强等问题解决。三是群众测评。始终充分给予群众监督的权力,接受群众监督。要运用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行风评议、推优排队等方式,组织群众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评议。并根据群众意见,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中培养和选树典型,激励带动全市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新闻网赵文萃 通讯员姜人和 李永强)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