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通过党建资源整合和党建工作统筹,全面推行党建工作区域化运行。截至目前,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统筹,建制性党组织、非建制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中心三力支撑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近日,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党工委与包头师范学院“党建项目共建基地”启动。双方确定了社区文化活动协作、社区敬老助残结对等13个共建项目。由此,街道社区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见习)基地,而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又为社区注入了活力。在此之前,双方将优化党组织设置作为共建内容,社区与院系联建了12个非建制性的联合党组织,使社区党建空间更大了,党员管理更加灵活了。目前,包头市有80%以上的街道(中心镇)成立了区域党工委。它作为街道党工委的扩展和延伸,对辖区范围党建工作、中心任务、大型活动、公共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等重大事务进行沟通协调、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区域党建工作新体制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为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三级统筹”中的区(旗县)一级,全面推行地区党建联席会制度,把区(旗县)范围内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单位组织起来,共谋地区党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以地方党委为核心的区域统筹宏观协调机制。目前该机制已经成为包头市党建的特色品牌。
在社区一级,有条件的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委或者总支建制,目前包头市332个社区中有224个建立了党委或者党总支。社区党组织积极与驻社区各单位联建非建制性联合党委,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协调和领导,促进和谐社区的共驻共建。
同时,社区党委或者党总支之下,建起246个特色党支部,如大学生、楼院、离退休党员、医生、教师、商业街、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党支部。成立区域党员服务中心,使党员服务有了物化平台,发挥着教育、管理、服务、保障“四位一体”功能,为区域内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组织管理接转、流动党员登记、困难党员帮扶等各类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街道、社区三级统筹,搭建起三级沟通协调的平台,统筹推动各领域党建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区、街道、社区建制性党组织的作用作为第一个支撑力,地区性党建联席会、街道层面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社区非建制性联合党委以及特色党支部的作用作为第二个支撑力,三级区域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作为第三支撑力,三种力量联动、并举,撑起三级统筹格局。(记者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