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增速2002年至2008年连续7年居中国第一。
2002年至2008年,全区经济增长2.66倍,年均增幅17.6%,以占全国1.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58%的经济总量和3.85%的经济增量。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全国第二十四位、西部地区第六位升至2008年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八位,居京、津、沪和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之后,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一位。2009年内蒙古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17%,有可能冲击“八连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胡敏谦认为,内蒙古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地区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胡敏谦认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并形成令人瞩目的“内蒙古模式”,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所依靠的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内蒙古的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只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在经过连续7年增速保持全国第一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较大,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总体趋势是“增长幅度适度回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制定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时,内蒙古提出全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3%以上,突破1万亿元。(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