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鄂前旗城川镇马鞍桥村党支部按照“合作引领促带动、种养结合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羔羊短期育肥快速出栏产业,成立羔羊育肥产业合作社,走出“种养互补,一年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四季短期育肥出栏”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子。
马鞍桥村人多地少,生态脆弱,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嘎查村。去年,村党支部牵头组建马鞍桥富川羔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农牧民开展科学养羊技术培训,从盐池引进小尾滩羊种羊和当地土羊、蒙古羊杂交,探索出一套羔羊繁育三元杂交法,通过三元杂交,总结出按方种植,配方饲喂,分群管理,短期育肥的养殖技术。同时,合作社组织养殖户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参加市场交易,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社的引领,马鞍桥村羊产业逐步走上组织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
党支部采取“科技进村、信贷进农户”等形式,加强对羔羊育肥产业链上党员户的培育力度,提高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党支部先后把1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1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还推行党员帮扶承诺制,设立帮带示范岗,划分帮带责任区,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资金扶助等服务,做到优良品种推介到户、实用技术传授到户、销售信息发布到户。为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比技术,看谁种养效益高;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比奉献,看谁扶助人员多”为主题的“三比三看”活动,让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表率。
对困难农牧民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期限的帮扶责任制,给予帮扶对象资金、技术、信息支持,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兴一业”的格局。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党支部被旗、镇两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记者王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