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赤峰市红山区东三眼井村的种菜大户杨彦很开心。随着他家大棚旁一条3公里长公路的完工,他再也不用为运销蔬菜犯难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红山区审计局针对东三眼井村道路不畅的问题,多方筹资20万元,为对口帮扶村修了这条“民心路”。“这事儿办在了点子上,办到了咱农民的心坎里!”在杨彦眼里,创先争优不再是村头的标语口号,而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为预防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一刀切”、“两张皮”的现象,赤峰市实施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分类创争,实现“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行业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载体”。市里围绕中心工作,在农村牧区突出“固本强基,强村富民”的主题;在社区突出“服务居民,共建和谐”的主题;在机关单位突出“提高效能,再树形象”的主题。主题确定后,全市城乡各地一批富有创新性的活动载体纷纷出炉。市里因势利导培育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加以推广,使“组织争先,党员创优”的口号走出会议和文件,变成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的生动实践。
农村区域党建一体化,是宁城县创先争优的一个品牌。“小小苹果树,串起个跨省党支部”———五化镇鸽子山村的苹果合作社党支部,不但吸纳了周边6个村的18名党员,还引来了辽宁凌源和河北平泉的3名果农党员加入。如今,合作社苹果面积达到7000亩,合作社支部指导果农实施苹果套袋、苹果印字技术后,每亩苹果收入达5000多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宁城县根据生产力布局,打破行政界限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集中的乡镇,跨村设置蔬菜、果树、养牛等256个专业党支部;在驻村企业较多的乡镇,组织村支部和企业支部结成65对“村企联建”支部;在黑里河林区,县里整合了林区和黑里河镇的防火力量,建立防火总队、支队、大队三级防火队伍,同时相应成立三级党组织,形成党群联动的防火机制,使火灾数量大幅度下降。
城市区域化党建形成社区创先争优的合力。几天前,居民冯艳丽患病急需去北京手术,红山区三中街办事处辖区的大成医院帮了她的大忙。大成医院的“百姓进京就医服务站”为冯艳丽联系了北京一家医院的专家,办好了挂号、入院等手续,还免费把她从车站接到医院。冯艳丽能够顺利进京就医,得益于三中街区域党委的组建。该党委整合辖区驻街单位的所有党组织,由原来的直属15个支部辐射29个区域党组织,驻街单位党员接受本单位和区域党委的双重管理,让驻街单位和社区的创先争优活动融为一体。
目前,有35名驻街单位的党代表进入社区,参与“红色领岗”、“党员责任区”活动,为社区办了一批好事、实事。区域党委还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易物互助中心、义工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再就业帮扶中心,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平台。
“让城管队员当一天商贩,让商贩当一天城管队员”——角色互换是红山区城管局在创先争优中开展的一项活动。通过角色互换,增进了城管队员与商贩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这个局以“建设科学城管、文化城管、和谐城管”为载体,在城管体制、城管形象、城管水平上实现突破。在横向上,推行城管、公安、工商联合执法模式;在纵向上,对街道办事处城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开展“清扫状元”比赛、垃圾吊装技能比赛、城管军事日等活动,既提升了职工的业务能力,也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今年6月,这个局开展了“城管走进摊点群,真情送暖促和谐”活动,为特困马路摊点经营者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体现了城管的人文关怀。打造“和谐城管”,让红山区城管局成为赤峰市机关单位争先创优的一个典范。(记者徐永升 通讯员马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