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体会到了治病报销的好处,看病不用犯愁了。”文钟镇农民大伟激动地说。红山区卫生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精心设计主题,创新活动载体,把落脚点放在惠民益民的民生工程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以来,随着新农合参合人数的增多,红山区卫生局实施“特殊门诊”政策,将尿毒症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血管介入术后一年内抗凝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四种疾病的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到大病统筹范围,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更大的补偿效益。截至4月份,共签批特殊门诊病人12人次。借助“创先争优”活动,该局推出一系列惠民益民措施。他们设立镇(办)卫生院新农合网络点位,改变工作流程,方便患者核销。重新确定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增加网络设备准入条件,为门诊统筹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改变申报审核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诊。增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落实药品的医疗机构使用级别,防止过度医疗。执行转诊、转院严格审批制度,避免浪费医疗资源。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责权分明,改变了原有的审核报销程序,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大额报销”一直是农民非常关注的话题。红山区卫生局“创先争优”重行动、重服务。该局合管办开展了“大额报销款直接送到参合住院患者家中”的送温暖活动。此项工作作为长效机制列入区合管办日常工作,每月将大额报销款直接送到患者手中。他们勇于创新新农合工作,制定了《红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外伤害补偿实施细则》,详细界定、规范意外伤害患者住院、申报、审核程序。该项政策已于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如今在红山区卫生局蔚然成风。局党委积极与红山区财政局联合,搭建参合农民“一卡通”报销平台,方便参合农民及时得到钱款。目前,“一卡通”正在桥北哈达和硕村作试点,而后在红山区全面推行。今年5月末,一冶炼厂工人重度烧伤达70%,生命体征微弱。来到红山区二院后,共产党员、主治大夫毕所峰立即予以精心救治,50多天吃住在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记者张启民 实习生张孟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