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将党员目标化管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坚持因人而异、分类管理,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全旗“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针对性。立足实际,将党员目标化管理与各地区、各部门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在农村牧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中分别开展的争创“十佳、二十先、百优”这一“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相结合,为党员设岗定责,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完善目标化管理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公开承诺和践行承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科学设置目标种类,注重可行性。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结合行业特点实际设置目标种类。从时间上,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管理层面上,分为党员的个人目标、党(总支)支部直接管理目标、党委的指导性管理目标;从职业上,分为一般工作人员党员目标、农牧民(居民)党员目标、领导干部党员目标等。指导党员对照目标种类,根据党章和“五带头”的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岗位、行业特点,制定党员岗位目标,明确具体目标。坚持对每名党员目标区别对待,把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相结合、岗位目标和服务目标相结合,确保目标选得准、定得实、做得到。
规范目标制定程序,增强操作性。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广泛征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梳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党员结合自身能力、特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向党组织提出目标,明确完成措施和时限;党员提出目标后,党组织对党员提出的目标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党支部提出具体修订意见后,再反馈给党员本人,合理确定目标内容;党员在党员大会上将目标内容、目标措施、完成时限等进行公开承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合理设置目标载体,调动积极性。机关、企事业党组织通过深化“扶贫济困促发展,党员干部争先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 “社区结对共建”、 “干部联企业、合力促发展”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苏木镇党委结合农村牧区重点工作,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一帮一”、“科技进农家”等活动,发挥“双带”作用;街道社区通过开辟义务治安员、义务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广泛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目标任务搭建平台。
强化目标民主评议,确保实效性。每半年对党员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通过民主评议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推广好典型、好做法,推动工作开展。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激励机制,把党员完成目标情况作为党员个人评优选先的依据。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同时合理处置不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