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赤峰市阿旗创先争优: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内蒙古新闻网  10-08-06 17:5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当做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上下功夫,积极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坚持重在基层,突出两个重点领域,在强基固本、发挥作用上“创先争优”。

   阿旗农村牧区和街道社区,有320个党组织、10764名党员,分别占全旗党组织和党员数的48%、72%。在抓好旗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牧区和街道社区两个重点领域上,全力做好基层工作。

   在农村牧区,以“双服务双承诺一管理”为活动载体,乡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245个嘎查村均实现了“四有”:每个村有一块契约化管理工作图版,有契约化管理工作手册,有标准化档案柜,有契约化管理规范档案。启动了78个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成投资158万元。以“一定三有”为目标,抓好嘎查村级组织“六个规范”、“一个转化”,由县处级党员干部、相关部门与全旗26个后进嘎查村党组织结对,从制度完善、机制理顺、项目落实、工作推动层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各苏木乡镇坚持“八有”标准,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工作方式,变分散服务为集中服务。利用苏木乡镇党校和嘎查村党员活动阵地,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定期培训,帮助其掌握一至两门适用技术,在种植养殖项目上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街道社区,以“解民困惠民生、维稳定促和谐、强党性优作风”三项行动为载体,以“三有一化”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党建水平。在小区组织成立党小组,每一楼栋选定一名党建联络员,居民小区划分党员责任区,形成办事处党委、社区党总支、联合社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建联络员、党员责任区工作网络。加快“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活动室、图书室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200平方米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60多件。通过努力,老城区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南市场建设项目、城中区改造等重点民生建设项目全部顺利实施。

  坚持重在干事,突出两个关键环节,在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上“创先争优”。

  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使党员想干事、干好事。

  党组织和党员根据群众需要,自愿提出承诺内容,承诺中做到有什么能力就承诺办什么事情,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先锋乡面向全乡群众印发“便民服务卡”,公开承诺服务项目、答复时间和办理标准。一张小卡片成了群众与干部的“连心卡”。巴彦花镇于家粉房村党支部做出了为群众解决低压整改和自来水安装2件实事的承诺,与村委会达成一致后,通过“四议三提两签一报告”程序,组织村委会与各户签订了《低压整改协议书》、《自来水安装协议书》,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不到2个月两个工程全部完成。天山口镇北沟村党员王全,在活动中承诺选择生态建设管护岗对全村退耕地进行管护,与党支部签订了“生态管护协议书”,签约上岗后,尽职尽责,精心管理,使3860亩退耕地得到了有效的管护,得到群众好评。

  将培树典型贯穿活动始终,使党员会干事、干成事。

  阿旗坚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培树典型,在农村牧区,通过在信用互助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联合牧场等成熟的农牧业经济组织上建立党组织,实现党建与经济的双赢效果。目前,阿旗的肉牛、肉羊、杂粮三个优势产业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00多家,建立党组织29个,初步形成了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结合、党员带动农牧户的良好发展局面。在机关单位,旗社保局强化保障功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提高12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各段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旗国土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旗重点项目建设,所牵头实施的16个新建和续建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61%,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得到积极落实。

  截止目前,已在各层面选树12个基层党组织典型和11名党员典型,通过媒体宣传和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全旗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郭智颖)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