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赤峰市松山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侧记
内蒙古新闻网  10-08-11 18:0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炎炎夏日,酷热八月。在赤峰市松山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高潮迭起、亮点频闪,恰如一场及时的甘霖播撒在农民心间。一件件庄严的承诺、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象定心丸一样更加坚定了农民致富的信心,使农民看到了希望,见到了实效。

  松山区地处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中南部,属于农业大区,传统农牧业单一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显后劲不足。近年来,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松山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推行惠民举措和抓点带面等方式,大力推广生态型高效益设施农牧业,全力推动传统农牧业快速转型,确保广大农民切实持续稳定增收。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松山区注重引导乡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党组织和党员自我加压、实化承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了设施农牧业提档升级,使更多的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发展设施农牧业所带来的效益和实惠。

  当铺地满族乡在开发建设楚东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隆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管理、合作社化经营的方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现了农民双向增收,即农民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每亩收入600元,到公司上班每月又可增加收入1000元。太平地镇碱洼子村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架设致富金桥,集中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中得以解脱,投入到设施农业建设中来,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据初步统计,截止2010年底,松山区将新增设施农业3万多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1.9万多亩,冷棚1.1万多亩),经营品种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特色种植等为主;将建成投入使用养殖小区11处,主要以养殖生猪、蛋鸡、肉牛、肉羊等为主。借助日光温室和冷棚,农民可分别实现每亩年增收2万多元和5000多元;新建养殖小区将使松山区牲畜存栏数大大提高,设施养殖业也将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任何一个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艰辛,可能要承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从计划经济中走出的农民,因为怕失败给自己造成更大的负担,所以固守着传统的农牧业模式,不敢突破这条界线,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大家趟出一条路,带领群众在致富路上大步前进。

  太平地镇酱坊地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军,根据本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棚菜兴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为打消群众顾虑,促群众转变观念,他甘愿承担风险,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率先建起了2个温室、10个冷棚,并多次组织村民到宁城、凌源等地参观学习,还聘请专家给农民讲种植技术,邀请外地客商讲市场前景,使群众由观望徘徊状态转变为积极发展棚菜事业。在此基础上,他协调村里为每个棚补助资金3000元、红砖5000块,为每个暖棚协调贷款10000元,冷棚4000元,从而为群众建造大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承诺要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在设施农业形成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优势品种,改良种植结构,壮大蔬菜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投资筹建酱坊地村蔬菜批发市场,有效提高蔬菜产品交易能力,使酱坊地村的设施农业由大转强。在他的筹划组织和示范带动下,酱坊地村到目前已完成设施农业2200亩(其中日光温室1400亩、冷棚800亩),每亩棚室年平均收入在2.5万元以上,总产值近3000万元。仅设施农业一项,全村人均实现收入近7000元。

  夏家店乡水泉村农民党员贺玉学,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为全乡的专业养鸡大户,现已存栏蛋鸡40000只,年收入达20万元。贺玉学富了,可他并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多次举办养鸡专业知识培训班,给养鸡户讲饲料配比,讲疫病防治,讲养殖经验,动员群众通过养鸡走上发家之路。在乡党委和村党总支的支持下,他带头组建了水泉乡蛋鸡养殖协会,并被会员选任为协会党支部书记。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协会规模逐年扩大,从起初的30户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户,辐射带动农户300户以上,直接从事养殖业的农民超过800人。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贺玉学表示要更新和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提高协会管理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力争两年之内再发展会员30户,确保所有会员每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松山区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带头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他们有的已经取得了成功,正在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有的则正处于起步尝试阶段,但不论成功与否,他们都正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庄严的承诺。

  如何更好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松山区选择的是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立体宣传,有序推进。着有成效的举措已使创先争优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面对承诺,每个党组织、每名共产党员都表现得非常认真,特别慎重。“我的文化水平不高,说不出太多的道理,要说带头示范的话,我能做到的只是帮助村民多建些棚,多赚点钱。”当铺地满族乡关家营村党总支书记关吉儒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广大党员的朴素情怀和不懈追求。

  说一百句空话,不如办一件实事。松山区的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因此活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用老百姓的普遍心声来说,那就是一句话:“这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来了,这样的活动搞多少我们都欢迎,我们永远会大力支持”。

  聚焦今日的松山,一个个承诺、一串串数字,如甘霖、似雨露,正在滋润着百姓的暖暖心田;瞩目发展的松山,一个个变化,一张张笑脸,传佳音,送喜讯,正在折射着群众的意足心满。(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付国明   胡晓辉)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