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10内蒙古网络媒体行 > 呼和浩特市新闻 正文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旅游业主打特色文化牌
内蒙古新闻网  10-08-14 13:1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用好绿资源突出软资源武川县旅游业主打特色文化牌

  这里是北魏重镇,这里是帝王之乡,这里是丝茶古道,这里是红色胜地,这里是绿色名县……驱车进入武川县,微风习习的气候清爽宜人,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这里就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蓬勃现代气息的神奇武川。

  通过县委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和《武川县县志》记者了解到,这里历史上一直是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平台,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碰撞的地方。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红色资源、历史人文资源、高山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地质景观、冰雪资源、河流水域、野生动植园、高山湿地等多种旅游资源类型。

  据武川县旅游局局长吕志杰介绍,近年来武川县依托红色文化优势,借助首府草原大都市旅游圈,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红色历史、帝王之乡、乡村民俗”的旅游特色,稳步推进以哈达门高原牧场、得胜沟红色景区、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三大景区为重点的大青山黄金旅游带建设,加快了旅游文化名县的创建步伐。现如今,集吃住农家小院、瓜果园采摘、垂钓和本地民俗文化展览“四位一体”的农家乐民俗旅游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吉雅塔拉草原旅游区、宝音厂汉敖包等景点,尤其是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得胜沟抗日根据地红色经典旅游区,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

  “武川县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较少一些,主要是社会效益比较大。去年,武川县接待游客20多万人,旅游业不仅拉动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比如餐饮、住宿、交通运输、老区农家乐等的发展,而且大大提升了城镇的知名度。”吕志杰说。

  为了推进旅游与文化的互融共进,武川县努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武川县都会组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社火活动。与此同时,还在室内举办各类比赛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据武川县文体局局长云挨元介绍,为了使夏日的消夏广场文化活动贴近百姓生活,县文化局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才艺表演和群众参与性强的歌咏比赛,爬山调歌舞、大青山红歌会、乌兰牧骑专场演出等已经成为县内的品牌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同时,武川县文化部门每年利用流动舞台车、电影放映车、数码放映机为基层演出100多场、放映电影1160多场,建成了8个基层乡镇文化站,形成了县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的新格局。

  武川县以自然为根,以特色为魂,用好绿资源,突出软资源,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时尚生活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个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名县。 (实习记者 亢春燕)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