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昨日了解到,为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农合受益面及基金使用效益,引导农民及时合理就医,在2009年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启动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从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底门诊统筹补偿889632人次,补偿费用1221.31万元,门诊受益面和受益度较以前有大幅提升。
据介绍,主要做法是:一是试点地区年度新农合总资金的70%划入大病统筹,用于参合农民的住院和大额医药费用;30%划入门诊统筹,用于参合农民的门诊医药费用的补偿。门诊统筹报销比例30%至50%,普通门诊报销费用封顶线30至80元。二是门诊总额预付主要在乡、村两级开展,采取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控制,按人头定额包干,预付给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为一定范围的参合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并且针对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稳定、疾病界限清晰的部分特殊慢性病种确定为新农合的支付定额并纳入门诊统筹管理。三是强化乡镇、村对门诊费用补偿情况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对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目前,9个旗县区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门诊统筹试点的开展显著增强了各试点地区参合农民的健康意识,充分发挥了门诊基金的使用效益,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今后全区门诊统筹工作的全面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记者于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