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10内蒙古网络媒体行 > 呼和浩特市新闻 正文
五大产业带促呼和浩特经济腾飞
内蒙古新闻网  10-08-16 20:5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10年,呼和浩特市按照自治区关于产业发展要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对原有12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提出:要在提升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五个大型产业带。

  如意新区——和林盛乐工业集中区,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带

  要按照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呼市时提出的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要求,呼和浩特市要在如意新区——和林盛乐工业集中区,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带,在继续打造国内一流优质奶源基地、做大高端乳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他种类食品加工业,积极推进中粮可口可乐、燕京啤酒、阿拉福兹二期、泰国正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集聚度,打造大规模的食品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构筑以盛乐工业园区为中心、以绿色食品加工为特色的国家级食品加工园区。

  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打造重化工、冶金、生物制药产业带

  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这一区域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处、黄河岸边,周边矿产资源富集、水资源丰富,铁路、高速公路网密集。要大力支持托克托、清水河与准格尔资源富集区对接,依托周边丰富的水、煤、电、铝等资源,合理调整托县、清水河县生产力布局,利用好高铝粉煤灰年排放达400万吨(现存含铝灰渣接近1500万吨、大唐托电使用的准格尔煤田的煤含氧化铝量均接近50%)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以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争取在2015年前达到年产氧化铝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快托电五期(可形成火电装机容量达660千瓦)、蒙丰特钢、焦化甲醇一体化等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形成重化工特别是铝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推进石药、华蒙金河、托县辅酶Q10扩建等大型项目建设,形成一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打造集能源、重化工、冶金、生物制药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带。

  金山——金川——裕隆工业集中区,打造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带

    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推进金山、金川、裕隆三园区的整合与融合,在这一区域重点发展高端乳制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伊利集团“六心一区”建设(即行政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企业文化中心、接待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生活中心、高端乳品全球样板加工区),重点发展高端乳制品加工产业;全力支持全球著名的维斯塔斯风机制造企业,以建成全球风能生产、研发、销售中心为目标,今年该集团将位于希腊和智利的850千瓦风机生产线全部搬迁至金山开发区,同时,积极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风机制造的产业集群;并大力支持一汽亿阳、上海电器、力帆汽车、北方机械等装备制造项目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为特色的产业带。

  与城市核心区有效隔离的情况下,打造石化新能源产业带

  要切实抓好石化园区建设,在与城市核心区有效隔离的情况下,打造石化新能源产业带。在适度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层次和集约化水平,重点推进中石油500万吨炼油、中海油聚甲醛和大颗粒尿素等重大项目,在周边大规模建设公园和绿地,主要向东发展,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升首府石化工业的发展档次和水平。同时,在金桥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神舟硅业、天津中环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技术水平,强化产业的精深加工和配套能力,努力打造以金桥开发区为中心的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园区。此外,其他工业园区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各类优势特色产业。

  如意和鸿盛工业园区,打造产业孵化器和企业总部基地

  要重新对如意和鸿盛工业园区定位、重新规划,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技术研发中心、生产性服务业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500强来呼建立区域总部,建立经营总部、研发总部、物流总部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切实提高首府总部经济的发展水平。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加强首府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增强人才集聚效应,构筑产业发展的孵化器。要以科技信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配套型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对其他工业集中区和园区的服务支撑,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鸿盛工业园区要以被评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