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荣 ●吴翠荣
秋风送爽,富庶和谐的中京大地上林果飘香,笔者走进大双庙镇朝阳山村硕果累累的南果梨果园与正在采摘的果农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勤劳智慧的宁城县61万各族人民群众大搞生态建设,按照“南经、北用、西封、东造”的林业发展格局,着力构筑宁城县四大生态建设板块,如今该县有林地面积295万亩,森林覆被率46.8%,名列自治区各个旗县前列。活立木蓄积571万立方米,林木总价值30亿元,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有保值储蓄6000元。宁城县生态建设“创先争优”绣出崭新生态名片。
-名片一:
中京大地生态建设——喜结硕果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带,地貌特征“五山四丘一分川”,有农业人口52万人。昔日中京大地脆弱的生态“历尽沧桑”,饱受滥垦盗伐、超载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苦果”的该县各族人民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大搞植树造林,高扬起生态建设绿色旗帜,向苍凉的荒山秃岭、石质山区、风沙蔽日的气候环境展开“宣战”,一场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家园“大会战”在中京大地全面铺开。
进入新世纪,该县生态建设插上科技翅膀,在国家生态建设资金大力扶持下,涌现出一处处生态经济林建设、沙地杨树丰产林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等一系列精品生态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原则,科学制定林果产业等生态建设规划,加快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菌用林基地等项建设,林业产业由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型、传统粗放经营转向高效集约经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社会融资相互结合,引进优良种苗和扶持果树经济林基地建设,正在建设中的南部乡镇10万亩特色优质苹果、南果梨基地和中部丘陵山区10万亩刺槐菌用林基地和北部老哈河流域10万亩速生杨基地日新月异。西部天然次生林区全部停止天然林采伐,实行封山育林,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工造林“遍地开花”。
健康有序发展的生态建设改变了城乡人居环境,农田防护林呵护着万亩良田,促进了农牧业科学发展。各族人民用辛勤耕耘的汗水“绣绿”了山川、“绣美”了中京大地、“绣出”了治山治沙修复生态祖国北疆“靓丽”名片,构筑起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树起我国生态建设一面高扬的旗帜。
山川秀美新宁城,“创先争优”创出知名生态品牌,该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项沉甸甸的荣誉。
“京津的沙源、蒙辽的水源、北京的屏障,特殊的生态区位,把宁城县的生态建设推上新高度,中京大地披绿装,生态建设丰硕成果成为宁城县各族人民的骄傲。”9月20日,宁城县县委书记赵富在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