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184天的世界博览会,成为继北京奥运会后再塑中国国民素质和心态的大平台。
在新中国迎来61周年国庆之际,上海世博会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月,催化着中国民众“大国民心态”走向成熟,更加包容、更加虚心地与世界共舞。
184天的“世博洗礼”,让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再塑现代文明形象。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出席英国国家馆日时曾感叹,“看看那些来自中国各地、各个年龄、各个民族、各种职业的参观者,他们数小时地排着长队,就为了看一眼各国展馆的展示,难道他们每个人不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
截至9月27日,上海世博会累计参观游客达到5641.19万,每天有数十万游客从中国及世界各地涌入世博园,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世博形象大使”。
排队礼仪成为参观者向世界展现的第一印象。拎着便携式的小板凳,背着水和干粮,耐心地跟随蜿蜒的排队长龙有序挪动,这是而今漫步世博园,这样的排队景象时常可见。
11岁的上海小学生钱晓茗和同伴非常向往有巨大荧屏的沙特馆,不过在她看来,曾创下9个小时排队奇迹的沙特馆,更像是一个考验文明的课堂,“关键是我们认认真真排队了。”
184天的“世博洗礼”,中国国民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一些“绿色思考”。
上海世博园有38万平方米旧厂房改建成为展馆和其他基础设施;有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容量,是中国目前最大、最集中的装机容量所在地。
整个园区的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空调大量使用了江水源和地热源热耗;园区的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的是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实现“零排放”。
上海世博会以无处不在的“绿色尝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认为,低碳世博的理念不仅点燃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也点燃了游客参观世博的激情。
184天的“世博洗礼”,还提升了中国国民的“世界观”。
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创下世博会159年历史之最。
上海世博会也成为一扇窗口,中国从这里了解世界,世界从这里读懂中国。
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走进世博园,你会发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从这个角度上讲,看世博会是一次非常好的心路历程。
对于不少游客而言,上海世博会还颠覆了他们对一些国家的传统印象:“俄罗斯给人的感觉一向严谨,但俄罗斯馆太‘童话’了!”、“‘蒲公英’造型的英国馆太有创意了,没想到英国人一点也不刻板。”
上海世博会让中国民众更为全面、客观地“看世界”,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宛如一个地球村,为世界各参展方构筑“邻距离”,呈现其国家发展、风土人情或个性创意。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通过世博会,中国与世界的接触上了一个台阶,世界看中国也上了一个台阶。
即将迈入尾声,上海世博会参观越发火热,最近单日客流还首次突破60万大关。无论是耄耋之龄的老人,抑或尚依偎在母亲怀中的婴儿,都前来一睹“世博芳容”,因为这是中国人经过一个半世纪多的漫长等待,才迎来的自己的第一个世博会。(记者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