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基层党建工作为主线,以构建城乡统筹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目标,努力提升东胜区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实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抓四创”工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创“四型”机关,创“五优”非公有制企业,创“六好”社区,创城乡一体大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制度建设为结合点和切入点,使“创先争优”集中性教育活动真正渗透到基层党建工作各环节。
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以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为突破口,将集中性教育活动纳入对党组织书记的实绩考核责任制目标,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通过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亲自谋划党建工作,带头调查研究,在党代会年会上就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靠制度说话,以制度管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训,通过外出考察培训、“选学式”培训、“专家讲学”培训、组织调训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业务水平。
“四型”机关创建提效能。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从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抓起,提高各机关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办事零差错、群众零投诉,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引导机关广大党员职工树立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理念,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党建水平。
五优企业创建增效益。按照组织建设优、工作机制优、文化理念优、发展业绩优、社会效益优的目标,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扫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盲点,增强非公有组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努力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机制健全,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发展、党费收缴等工作合理规范,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党组织活动,使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注重企业发展竞争力培养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好”社区创新为民生。结合打造城市核心区的实际,按照把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好、人居环境好、便民服务好、管理机制好、治安稳定好、社会风尚好的“六好”目标,全力打造生态社区、幸福社区、数字社区、平安社区,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党群组织等机构健全,社区居民当家做主,充分享有选举、决策、监督权。实现社区生态环境好、宜居水平高、公共设施全和生活低碳化。建设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文化、就业、社保、救助、商业网点等便民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就业保障、卫生服务、文化娱乐、环境美化等机制健全。构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利益维护保障机制,使全国最安全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和谐和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崇尚文明、崇尚荣誉、崇尚创新”的鄂尔多斯品格蔚然成风。
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促和谐。优化设置,城乡联动,全力创建城乡一体大党建工作新格局,转变党建工作的传统观念,树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观念,谋划城乡“一盘棋”;努力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打破地域、行业、城乡界限,通过村居、村村、村企、居企等联建方式,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三联二创一推”、“四个联系”、“一学二送三推进”、“双联双服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推动党组织生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增强党建工作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通过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平台,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一步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割,实现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共享;创建城乡统筹的党员联系群众方式,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基层人才匮乏和党政干部来源单一问题,拓展城乡统筹人才的选拔任用渠道;形成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支持保障机制,努力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创造有力条件。(杨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