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党员风采 正文
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郭金奎
内蒙古新闻网  10-10-13 11:3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郭金奎是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农区一名普通党员。他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从种大田到温室生产,经过16年的辛勤耕耘,依靠科技知识让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乌海市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大伙儿都说他有想法、有思路、有点子,是典型的农业科技致富能手。

  大胆试验,穷则思变打开致富门。1992年,老郭在乌达区乌兰乡承包70亩农田,开始大田作物种植,可4年辛勤劳作并没让生活有多大改变。他开始关注农业科技信息并大胆试验,第一个在乌兰淖尔镇建起日光温室种植蔬菜。一次,在市里组织下,老郭到山东寿光考察大开眼界,随后他经常自费走山东、访宁夏,取经学习温室蔬菜、瓜果种植技术的同时,不断改进温室通风和取暖措施,并采用节水灌溉和膜下滴灌、暗沟栽培、卷帘机等新技术。别看老郭文化不高,但他肯学肯钻,还经常向当地农业科技人员求教,每年都要拿出一两栋温室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区,成功后加以推广。几年下来,老郭还真成了业内大行家,人人佩服的土专家。

  合作社搭起致富桥,为农民增收上了“新保险”。令大伙儿佩服的是,一样的温室,一样的土地,在老郭手里,不仅产量大、质量高,病虫害少,卖的价格也比别人高。这是因为老郭种菜靠的是科学技术。接下来,老郭琢磨着如何带动更多的农区居民富起来。为此,他注册成立全市首家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郭金奎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还申请注册了“金奎”商标。合作社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种植一条龙服务,既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技术含量,又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温室种植户的收入也明显提高。合作社还与山东签订长期购种合同,引进节水灌溉、补光灯应用、立体栽培、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2009年,合作社在老郭的带领下试验成功日光温室尖椒、西瓜立体栽培技术,推广面积60亩,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社员每亩温室纯收入达2万元。农民们说,“合作社为我们增收致富上了新保险”。

  合作社每年定期开两次现场参观会,老郭进行实地讲课指导,带动周边1000多人,辐射乌达区泽园新村、南村、北村一千亩多温室。在合作社的组织下,种植户的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品种向多元化发展,品质日益提高,在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老郭把合作社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海勃湾区,今年春季,他为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区温室种植户150多亩温室免费提供蔬菜苗60多万株的同时,还培育60万株花卉苗木。

  十几年来,郭金奎对温室种植的不懈追求,不但得到社会认可,合作社也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推动了乌海市温室生产的发展。他先后获得市、区两级政府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农区实用人才、劳动模范、十佳科技工作者、生产能手等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老郭被乌海市科技局聘为农业科技特派员。郭金奎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目前是乌海市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乌海市人民政府授予该合作社“乌海市先进经济合作组织”和“乌海市科技创新科技中介优秀服务机构”的荣誉称号。(王红英)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