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哈图他拉嘎查党支部书记乌日塔白乙拉,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登上庄严宏伟的天安门城楼。
在乌日塔白乙拉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21年时间里,他让哈图他拉这片“旱时当当硬、下雨涝泥塘”的盐碱滩子,变成一块田成方、林成网的绿色宝地,人均年收入由不足500元提高到4800元,贫困村变成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我是死过一次的人,我别无所求,只求在有生之年尽快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乌日塔白乙拉以其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1989年乌日塔白乙拉当选为哈图他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成为这个贫困旗、贫困村的当家人。他把目光锁定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提出开发湿地种水稻,改良甸子种旱田。他率领群众打了8眼机电井,将2000亩盐碱地改造成良田,使嘎查耕地面积增加到5888亩,人均耕地面积翻了一番。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改建了学校校舍,改造了老化的电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
2002年,乌日塔白乙拉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手术后,他说:“只要癌症一分钟击不倒我,我就要为乡亲们拼命一分钟!”待病情稳定后,乌日塔白乙拉拖着虚弱的身体为嘎查的发展东奔西走,争分夺秒地为乡亲们忙碌。年底,投资50余万元的小型水库竣工使用;2003年村屯街路整体规划工程启动,到2005秋天,嘎查六纵三横的村屯街路完全成型。为了让乡亲们更快地富起来,乌日塔白乙拉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走“以农业为基础,以奶牛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城镇,多种经营,种养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村里建起标准化奶站和饲料粉碎厂,不但有效解决村里养牛户的牛奶销路问题,还收购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为村民带来几万元的收入;2006年后,哈图他拉砖厂建成,牲畜交易市场投入使用,育肥牛专业养殖小区成型。这些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全嘎查的农民在农闲时间都有了赚钱的机会,成了“双薪农民”。
自2008年起,村集体承担了全体村民参加新农合的全部费用,为嘎查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养老金,4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室设施齐备,嘎查有150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
今年,哈图他拉嘎查又修建了5000延长米的村屯街路,乌日塔白乙拉带领乡亲们集资39万元购买了秸秆粉碎打包机,不仅为养牛户贮存饲料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嘎查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为嘎查居民增收开创了新路子。(记者李玉琢 通讯员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