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桃来村的田野上一片忙碌景象,农民们正忙着收获金灿灿的制种玉米,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桃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周文义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制种玉米、订单番茄、牛羊养殖三大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率先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然而10年前,桃来村却是另外一番情景,村集体财务混乱,两委班子人心焕散,干群关系紧张,村务几近瘫痪。为了让桃来村走出困境,镇领导多方考察物色,觉得周文义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并出面请他出山。当时周文义正办着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年收入10多万元。是选择个人利益还是维护集体利益?在家人和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周文义作出选择,毅然带领村民走上艰难的脱贫致富之路。
周文义上任后首先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清理财务。这在过去是没人愿碰、敢碰的事,但他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当债权、债务公之于众时,群众的怨气小了,对村委会有了信心。第二把火是调整村两委班子,撤换能力不强、作风懒散的村、社干部,把一批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小青年选进班子。第三把火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由于累欠水费数量大,全村每年因浇水不及时欠收损失达几十万元。周文义决定让班子成员先垫付水费,自己承担15万元,其他成员承担5万元。预交水费后,桃来村当年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人们对他赞不绝口信任有加。三把火打开了新局面。
在周文义担任村支部书记的12年期间,桃来村一步步由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2000年,周文义在认真调查市场的基础上与企业签订合同,并苦口婆心地说服村民转变观念发展订单农业。到2004年,全村制种玉米面积达到1万亩,番茄达到8000亩,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在种植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周文义又带领村民们重点从养殖业上挖掘增收潜力。2005年,周文义带头在村里建起奶站。到2009年全村奶牛存栏达500多头,肉羊每年出栏2.3万多头,全村经济实现从种到养的转型。到目前,桃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也快速发展,年收入达3.5万元。村里建起农民电教化活动室,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自来水入户率20%,实现社社通油路,总里程达7.5公里。2009年桃来村又在全县第一个开始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周文义本人也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记者韩继旺 通讯员刘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