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会非指定日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世博园在阴雨天中迎来“翘尾”大客流,累计参观者一举突破7000万人次。
面对潮湿的地面和拥挤的人潮,游客们能否经受住考验,保持文明、有序的观博风尚?记者前昨两天在世博园区采访发现,不少游客的文明素养值得打高分:因担心行走中积水溅到他人,游客们放慢了匆匆的脚步;见滴滴答答的雨伞互相“打架”,游客们主动“自由组合”,合撑一把雨伞;上下台阶,不时会有人提醒身边游客注意安全,见行动不便者会主动伸出援手……
轻松观博不犯急
昨天开园不久,记者在中国馆附近看到,两名结伴而行的女游客,径直朝中国馆小跑过来。“慢点慢点,不急,小心把水溅到别人身上。”由于早上刚刚下过一场雨,在一积水处,一名女子提醒同伴。两人随即放慢了脚步。这两名女游客一位姓张、一位姓黄,均来自江苏,她们告诉记者,早就计划着来看世博会,谁知竟一直拖到了非指定日的最后一个双休日。
“我们知道这两天人很多的,只要来感受一下就可以了,能看几个馆就几个馆吧。”张小姐二人一边排队去取预约券一边说,“昨天我们看意大利馆时,在雨中排了3个多小时,不过秩序很好,我们俩聊聊天、拍拍照,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客流加上“天公”不作美,给观博带来不便。记者走访发现,很多游客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装备上都是“有备而来”。10时许,记者在德国馆门口看到,游客们不仅带了雨伞、雨披,甚至还想好了避雨方案。来自山东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告诉记者,他们专门选择了一些便于避雨的场馆进行参观,像德国馆、波兰馆等,展馆本身就有很多地方可供避雨。面对大客流,他们也早已做好了长时间排队的准备,“儿子带了游戏机,我带了相机,我老婆则带了一本书用来消遣。”
在比利时—欧盟馆门前,长长的队伍绕了一个又一个弯。记者看到3个手拿听装啤酒的小伙子,他们边喝边聊,完全沉浸自己的话题中。在他们的影响下,旁边游客的神色仿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记者了解到,3个小伙子原本不认识,在排队过程中偶遇,渐渐熟悉,结伴说笑,既交到了朋友,又打发了等候时间,还丰富了世博知识,一举多得。
“自由组合”共撑伞
前天,申城下了一整天的雨,可游客们的游园热情却丝毫未减。
16时许,在人流涌动的欧洲片区,德国馆、法国馆前排队人流折了一圈又一圈。记者发现,尽管天空中细雨不断,排队游客依然谦让有序,一把把雨伞像一朵朵盛开的伞花,并没有发现有“打架”或戳到他人的情景。一些游客还主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腾”出空间。在以自然松弛的自行车骑行吸引人气的丹麦馆前,游客们安静地排着长队。细雨蒙蒙中,一些情侣、夫妻自觉地收起一把雨伞,两人挤进一把雨伞中,浪漫而温情。
记者还发现,有不少游客经过长时间排队后已比较熟识,就“自由组合”成小团体共同撑伞。李思宇等4人是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在排队时结识了同为大学生的杨业等人,又因为所学专业相关,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为了节约空间,他们6个人只撑了两把伞,却乐在其中:“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周围游客的影响,也让整个排队过程更加轻松。”
排队到展馆遮雨棚下,很多游客握紧雨伞俯身甩甩水,将伞收进自带的塑料袋、防水伞套中。市民冯阿姨在进入波兰馆时就从包里掏出两个袋子,一个自己用,一个递给儿子,把雨伞装了进去。
就餐不留丝毫垃圾
昨天午饭时间,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沙特馆排队区外侧,有工作人员推着堆满面包、矿泉水的小推车,向不方便离开就餐的游客提供食物。在另一侧的高架步道下,不少疲乏的游客掏出自带食物,开始简易的午餐。
50多岁的荣阿姨和一家人坐在高架步道下的条凳上休息,午餐是面包、鸡蛋。用餐时,荣阿姨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来一个包装纸箱,把不好处理的面包碎屑、鸡蛋壳等垃圾收集起来。看到纸盒的容量还有余地,她又把这个简易垃圾盒“推销”给了邻座的游客。半个小时用餐完毕,他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垃圾。还有不少游客,用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充当垃圾袋,做到垃圾不落地。记者在印度馆附近看到,有一家三口在休息区吃着鸡翅,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随后一路提着垃圾袋参观,负责收集全家人产生的垃圾。
“不好意思,请把垃圾扔进那边的桶里。”在澳大利亚馆前高架步道下,一名男子刚要起身离开休息区的长椅,身边的一名游客立即提醒有一个饮料杯被他遗留在椅子上了,“下雨天乱丢垃圾,会感觉更脏乱。”
与此同时,园区环卫工人也放弃休息,在双休日冒雨参与世博园环境保洁。负责沙特馆蛇形排队区域保洁的蒋阿姨,拖着簸箕,手拿捡垃圾的夹子,不停地在整个排队区域来回查看,只要看到一丁点垃圾,就会立即走上前去清扫干净,“下雨天,地面湿滑,若不及时清扫,会影响游客的通行安全。”
互帮互助成“风景”
昨天下午,世博园再次飘起小雨。发生在台湾馆附近高架步道楼梯处的一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爷,小心啊。”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楼梯台阶上。身旁一名40多岁的女子搀住了老人的胳膊,并提醒上下楼梯的游客注意避让。原来,下雨后楼梯湿滑,尽管老人小心翼翼,可随着奔涌的人流,老人还是不慎脚下一滑。这名女子见状,立即上前搀起了老人,在确认老人没有摔伤后,提醒他以后可以去乘垂直电梯。老人嘴里念叨着:“太感谢了,谢谢大家。”
之后,原本在路口指路的几名志愿者,有两名专门来到了上下楼梯处,提醒游客“雨天湿滑,上下楼梯请注意安全”。几名经历了事情始末的游客,不由地对他们跷起了大拇指。
其实,像这样互帮互助的事情记者还曾遇到不少。在安检出入口,有一名游客因身体不适晕倒,身旁会有游客及时施以援手,将其送上医疗救护车;在英国馆附近的公厕区域,如厕的人们排了长长的队伍,有一名游客突然脸色发白,俯下身去捂着肚子,排在前面的游客赶忙“发扬风格”,让这名游客先行如厕……
来自江西的游客杨先生意味深长地说:“走在世博园里的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就像我们在欣赏丹麦馆展出的“小美人鱼”时,她也在看着我们。通过世博会,我们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作者:白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