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于上海世博园,万花筒般绚丽多彩的展馆文化让人目不暇接。几个月来,当人们排着长队走进内蒙古馆,除了欣赏精彩,还悄然生出了几分留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最好的内蒙古展现给世界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飞奔的骏马、傲立的胡杨……走进内蒙古展馆,浓郁的草原风情扑面而来,体现着内蒙古人民对城市的独到理解。展馆以独具匠心的展项描绘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
内蒙古馆最吸引眼球的展项为270°环幕影院。在近5分钟的演出中上演了草原特有的迷人风光,同时还伴有蒙古族艺术家现场真人表演的蒙古族民歌、呼麦、马头琴等,亦真亦幻的舞台效果令观众不相信这是真人表演。
内蒙古活动周期间,草原文化艺术的奇葩在世博园精彩绽放。
大型民族音乐剧《心之恋》,每天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演出3场。该剧大量采用富有蒙古族特色的呼麦、长调,辅以高科技舞台装置和电子影音效果,呈现了内蒙古文化和风情,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剧场体验。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婚礼》在宝钢小舞台上演,向观众展现了蒙古族的婚俗风情,场面热烈欢快、诙谐喜庆,表现了独特的民族魅力。
《走向幸福》踩街巡游在世博园浦东园区举行。踩街巡游的180多名演员组成了草原少女、弓箭手、乐师、木偶马、牧人和套马杆、鼓手、蒙古包、变色服舞蹈等8个方阵,向游客展示了富有草原特色的生活画面。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奉献给中外游客的歌舞乐组合《马背激情》,囊括了草原文化的三大主题:赋予生命的草原、赖以生存的骏马和悠扬婉转的牧歌,节目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
在宝钢舞台“中国元素”传习展演区,来自内蒙古的民间手工艺者展演了包括蒙古象棋制作、根雕制作、弓箭制作、桦树皮制作、蒙古靴制作等传统民间手工艺。
通过表演、展演、传习和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国内外观众零距离接触了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陪你一起看草原”:和世界共享文明成果
内蒙古馆把上海世博会当作与其他省区、国家交往联络的平台,积极参与各展馆之间的互动活动,增进彼此了解,让友谊无国界。
9月8日,美国馆与内蒙古馆联合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互动活动,双方展馆各派两位讲解员到对方展馆工作一天。上午10时,内蒙古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美国馆的工作小组。身着蓝色艳丽蒙古袍的礼仪讲解员站成一排,为美国朋友送上了动听的草原歌曲《蓝天白云》。走进270度环幕影院欣赏内蒙古风光电影时,美国朋友一起为两位青年艺术家的现场表演鼓掌惊呼。美国馆的两位讲解员迅速换上了蒙古族服饰,与内蒙古馆的俊男靓女们合影留念……
9月8日上午,内蒙古馆接待了来自上海和内蒙古两地的优秀教师参观团。20多名优秀教师受到了贵宾级的接待,内蒙古馆礼仪小姐用神圣的哈达与动人的牧歌迎接了东道主与家乡的园丁们。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把环保的理念呈现给世界
随着世博会的结束,上海世博会能为世界留下什么样的财富,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内蒙古馆副馆长、自治区贸促会副会长刘少坤说:“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考———人类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
上海世博会内蒙古馆,有一面墙壁是由2010块砂砖组成。它的创意,是由草原上的孩子们亲手描绘他们心中“未来的草原城市”。一名小学生说:“我为草原人民设计了一辆环保车,它可以从空中收集云彩,然后转化成雨来肥沃我们的草原。”
内蒙古展示体验厅的地面设计是由沙子向草地的过渡,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在城市发展中因地制宜,使沙子变废为宝、为人所用的智慧和战胜沙漠的乐观精神。草原城市,只有在可持续发展中才能繁荣兴旺、和谐幸福。
刘少坤说,依托内蒙古独特的区域特征、草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探寻适合地方发展,兼顾全球利益的新城市理念和模式,在更高的标准下进行探索性实践,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乃至世界新的城市化发展提供案例,这就是内蒙古馆的设计初衷。
参观过内蒙古馆的游客,大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参观完内蒙古馆表示,内蒙古的自然景观如同世博会内蒙古馆一样美好,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份美丽。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则寄语内蒙古馆:“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希望内蒙古明天更美好”。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蒙古国通讯社社长巴桑苏伦·图嘎库等均参观过内蒙古馆,并给予高度评价。上海、浙江、广西、山西、河北、新疆等地领导均到内蒙古馆参观并留下了砂砖题词。
上海世博会内蒙古馆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具有独特人文特色、悠久历史文化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内蒙古,一个保持传统、创新进取、民族团结的内蒙古。(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