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牙克石:实绩考核“三个确保”助推创先争优
内蒙古新闻网  10-11-03 11:0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牙克石市委组织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标准,着力在考核评价的“可用”、“实用”、“管用”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实绩考核工作。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具体工作中,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创先争优。

  完善目标结构,确保考核体系科学有用

  一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在年度考核目标基本框架结构的设定上,坚持做到“三个确保,一个突出”,即,确保中央精神在考核中得到落实,确保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确保年度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顺利开展,突出被考核单位和部门的自身优势和特点。

  二是把握重点,分类实施。一方面精简、细化考核内容,加强目标监控,突出考核重点,构建起由组织部门整体监控、相关职能部门日常监控、目标承担单位自我监控构成的多层面监控评价体系,基本形成考核目标明确,考核内容全面,分值权重合理的目标体系。另一方面照顾个性差异,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的工作特点、性质和要求,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对同一班子正、副职或乡镇的党委领导和政府领导,在指标设置上给予适当区分,正确划定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将全市各部门具体分为街道、镇(办事处)、市直部门、市属企业四大类,分别制定考核指标,体现对各考核对象的公平性。

  改进具体操作方式,确保考核手段规范实用

  一是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实绩考核时,都提前张贴考核预告,并将考核对象的述职报告于干部大会召开前3天在干部群众中进行传阅。民主测评前,考核组都对会场环境提出明确的空间要求,以保证参会人员在对考核对象的具体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后,能够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正常实现民主意愿、行使民主权力。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等环节扩大参加人员范围,通过提高民意调查在考核赋分中所占的比例等方式,提高实绩考核工作中群众评议所占比重。把党外人士在实绩考核中的作用制度化。

  二是探索实绩分析的途径和方法。实行部门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采取职能部门与相关乡镇(街道)互评互议的方式,综合分析考核对象的实际绩效,并加大科技投入,将领导干部考核过程中测评情况录入微机,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以直观量化的方式,反映每个干部的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实绩考核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采取定量与定性的方式探索日常考核方式,将项目督察、各职能职责部门确定的工作任务指标融入到日常考核指标中。加强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的有机结合,将日常考核结果以一定比例分值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使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互补充。重视平时考核和资料积累,建立实绩考核数据库,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历年的实绩考和交流调整等信息记录在案,做到既测试显能、显绩,又测试潜能、潜绩;既了解他的现实表现,又了解其历史工作;既进行历年来的纵向比较,又进行不同职务的横向比较,做到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干部。

  加强考核的正确运用,确保考核结果公开管用

  一是完善考核反馈机制。实绩考核工作结果经过市委常委会通过后,将评选出的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和优秀领导干部通过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并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所反映的情况,有效增强了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方面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6-2009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安排30余万元,对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和优秀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坚持与干部选拔使用相结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氛围,提高了考核评价工作的公信度,形成了“以实绩论奖惩,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机制。(彭焱苏健)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