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扎兰屯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干部立足本职争优秀为着力点,逐步推行“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党建新模式,有效整合、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充分挖掘、科学催生内生动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确定管理标准,保障赋分操作科学可信。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了《扎兰屯市村级组织分类管理考评办法(试行)》,依据百分制计算总得分,其中综合考评100分,加分项目10分(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或具有特色创新工作的均在加分范围),由此方法凡得分90分以上的,列为一类村;70-90分之间的,列入二类村;70分以下的,列入三类村。其中,对计生、信访、综治三项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确定为三类村。将村级组织分类结果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挂钩,把干部报酬划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两部分,其中,基本工资为固定的7000元,而绩效工资则按照分类结果设定。一类村“两委”正职绩效工资为5000元(“一肩挑”的6000元),二类村“两委”正职绩效工资为3000元(“一肩挑”的4000元),三类村“两委”正职绩效工资为1000元(“一肩挑”的2000元),其他“两委”成员按正职标准的80%发放,有效调动了后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级组织各项事务中。
确定管理程序,保障分类结果公开透明。各乡镇(办事处)党(工)委要对村级组织分类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村级组织如有异议可提出申诉意见,各乡镇(办事处)党(工)委须在10日内给予核实和答复。每年年终,由乡镇党委按考评办法开展初评,再由市联合工作组随机抽查30%以上村级组织,对乡镇(办事处)党(工)委验收结果进行核查,最后再公示和确定。实施动态督考、年终考评机制,即“督考一体化”工作制度,将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纳入督考内容,采取即时工作督考与阶段工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村别随时跟踪,适时预警,并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市委组织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抽查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直接定为三类村,对乡镇(办事处)党(工)委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和党(工)委书记当年评优资格。
确定管理主体,保障组织实施顺利进行。成立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各项事宜,并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设办公室为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总揽全局。年底前由乡镇(办事处)党(工)委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考核评定,及时将村级分类结果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核确定,并严格执行考评结果备案、备查制度,指导村级组织做好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确保考评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市委组织部、纪检委、宣传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民政局、计生局、信访局、环保局、农牧业局等部门和乡镇(办事处)发挥职能作用,随时跟踪村级组织工作标准,落实指导检查任务;村级组织分类实施动态管理,不设比例限额,不搞“终身制”,每年年终按考核标准评定一次。同时,市委组织部确定出村级组织类别后,将基本报酬部分以“一卡通”形式直接下拨给村干部,绩效工资部分一次性下拨到乡镇(办事处),由乡镇(办事处)结合分类结果兑现奖惩。(内蒙古新闻网赵文萃 通讯员李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