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努和日乐嘎查、巴音敖包嘎查的联合党支部曾被自治区命名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人们称赞该党支部的同时,更忘不了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嘎查党支部书记阿拉腾其其格。
1988年,35岁的阿拉腾其其格以高票当选努和日乐嘎查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就积极探索脱贫致富道路,发动嘎查党员和富裕户与嘎查贫困户结对,党员和富裕户捐献繁殖母羊形成流动畜群,分给贫困户自主经营,每年的仔畜和绒毛收入归贫困户,此举让他们一年增加收入1500元。随后,她把嘎查闲置的土地开发成饲料地,让党员和富裕户结成16条脱贫致富链,利用嘎查的水资源连片开发饲料地160多亩,贫困户户均10亩,当年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她还自费到外地考察,请教畜牧专家,引进苏尼特大尾羊和产绒高的二狼山白绒山羊,发展舍饲育肥羊,推行老龄羊、羯羊、羔羊育肥新技术,鼓励牧民降低牲畜头数,提高个体效益,结果牧户育肥一只羊就增收200元,做到了减畜不减收。
2006年,巴音乌兰苏木努和日乐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组建了以强弱联合、富带贫、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新型联合党支部。阿拉腾其其格当选联合党支部书记。带着牧民的期望,阿拉腾其其格提出走集约、合作化发展的道路,她提议一部分牧民把草场承包给善经营的牧民,到农区发展舍饲育肥。她首先让符合条件的党员做表率带头转移,努和日乐巴音敖包嘎查在她的带领下有60户走出草原,来到德岭山镇资源富集地创办“阿都沁”牧民专业合作社,她亲自出任合作社理事长,构建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全新经营模式。她把自家多年积蓄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舍饲养羊投放市场,当年实现收入4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4000元。而留守在嘎查的牧户,草场面积由户均3400亩提高到了户均8000亩,人均增收2000元,努和日乐巴音敖包嘎查实现了留守户和转移户的双赢。阿拉腾其其格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致富路上没有让一个牧民掉队。2009年努和日乐和巴音敖包嘎查人均收入达6300元,超过全苏木平均水平。
“党支部要做群众靠得住的党支部。”多年来,阿拉腾其其格带领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2006年建成嘎查活动阵地,多方筹资购置桌椅、电教设备,订购书报,让其成为牧民学习、参政、议政的场所。支部坚持从退伍军人、有文化回乡青年和致富能手中筛选培养优秀人才,共培养了16名后备干部,已有5人被选进嘎查“两委”班子,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记者梁海龙 通讯员支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