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突泉县以“感恩奉献,回报社会”为主题,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线,将“民企感恩帮扶行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在感恩奉献、回报社会的过程中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被帮扶的困难“三老”人员55人,参加帮扶的民营企业37家,制定企业帮扶实施方案的企业31家,已签订帮扶协议的民营企业31家,已签订帮扶协议的困难“三老”人员41人,累计捐款物47840元(其中现金38520元,捐物约9320元)。
创新“两大行动”载体,拓展感召力
开展“百企联百户”活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动民营企业家通过项目帮扶、智力帮扶、资金帮扶、实物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与“三老家庭”结成感恩帮扶对子,帮助生活困难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一企带一村”活动。在已经开展的“一企带一村”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组织更多的企业参与活动,通过实施项目结对、困难救助等方式,大力扶持发展一些开发性项目,帮助农村发展公共事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开展“五个一”专项活动,激发民企活力
结合开展活动,各乡镇通过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开展走访慰问、举办报告会、创建宣传阵地“五个一”专项活动,确保感恩帮扶行动顺利开展。制定一个行动方案,12个乡镇按照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保证感恩行动有序开展;召开一次动员会,各乡镇通过为号召辖区内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及时召开动员会引导民企代表主动参加感恩行动;开展一次全面的走访行动,各乡镇民企负责人走访“三老”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在思想上受到熏陶,能够真切感悟到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责任;举办一场报告会,召开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通过邀请“三老”人员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更加积极地奋发进取、兴业发展;创建一个宣传阵地,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对在感恩行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扩大感恩行动的社会影响。
建立“四结合”长效机制,增强保障力
活动中坚持做到“四结合”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行动深入持久有效开展。一是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把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回报社会感恩行动与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全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步伐,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二是与发现和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相结合,激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友爱,通过感恩行动的实施,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三是与光彩事业各项活动相结合,将感恩行动与“光彩事业突泉行”,“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计划行动”等活动相结合,实行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各方共赢;四是与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相结合,做好先进的表彰工作,加强交流,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于感恩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王天利 赵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