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兴和县借“创先争优”劲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0-11-12 11:0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兴和县把坚持贯穿于经济发展强实力,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提活力,贯穿于城镇建设增魅力,贯穿于民生建设促和谐四项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三力一和谐”兴和建设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实力建设。立足全县实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想大谋远、突破常规,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现代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2.6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2.1%;建成5000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3个、万只肉羊养殖场5个,千口养猪场5个,能繁基础奶牛和基础母羊存栏分别稳定存2.3万头和57万只,生猪存栏达9.5万口。工业经济取得了新突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投资7.5亿元、年产450台套兆瓦级风机制造,大唐万源、中国节能等4家公司投资20亿元的20万千瓦规模风电场,山东海化辰兴公司投资15亿元、年产20万吨的电石生产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落地、投产。近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9家,达到2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了3倍。运输物流业有了新发展。以打造连接京津冀晋与呼包鄂经济圈大通道上的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快推进北方通和公司投资7.5亿元庙梁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内蒙古恒利达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439亩的恒兴达物流园区运营。物流公司逐步整合全县1万辆大型运输车辆,切实提高了运输业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活力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推进“三力一和谐”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选派5名副科级年轻干部到北京延庆县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增长了才干、开阔了眼界。制定并实施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乡镇三农服务公司作用的意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意见》,鼓励干部职工、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转复军人、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吸引旅外人才回乡投资兴业,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组建了5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分别赴京津冀晋、呼包鄂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全县新储备优势产业招商项目36个,引进大项目3个,到位资金4.1亿元。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以提升整体形象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魅力建设。京津风沙源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205万亩;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速植被恢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4%,林草盖度达到48.5%。城镇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完成了城关镇建设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和新区3.5平方公里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实施了街巷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区间道路改扩建、南北环路、景观大道等一大批市政建设工程。特别是南北环路、景观大道的建设以及区间道路的改扩建,缓减了旧区交通压力,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县城区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8.5万人。苏木山森林公园、涝利海草原、佑安寺恢复重建、衙门号水库四大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景区魅力逐步显现。在自治区旗县市区率先完成了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文化定位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保民生、促发展,推进和谐建设。在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近年来,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达到3.23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着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接访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解决重点信访案件制度,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扎实推进石墨矿区移民搬迁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为矿区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勤劳善良、开明睿智,敢为人先、富于创造,自强不息、勇克时艰,宽厚包容、诚信共赢,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兴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全民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吴晨卢玉宝)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