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创新作用发挥载体、创新党群共建机制、创新组织活动长效机制、创新活动评选方式,助推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党员、深入群众,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实施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项目,将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兼职委员,实行兼职委员制,发挥兼职委员的特殊作用,有效解决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中核心作用不强的问题。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和党小组,全区建立“地缘”、“业缘”和“趣缘”党小组50余个,有效解决了部分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胜利街道党委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军歌嘹亮”自主择业军人党支部,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是创新作用发挥载体。在42个社区成立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办公室,开展“两代一委”进社区活动,为政府及时掌握居民动态、倾听民意、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搭建了平台,在党与居民群众之间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做到了“党员群众有呼声、代表有反映、组织有行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呼伦街道109社区将在职党员在党旗下的照片张贴出来,向全社区居民亮出身份,不仅激发了党员服务群众贡献社区的潜力,也带动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热情。
三是创新党群共建机制。发挥区域内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以“集中统筹、分类隶属、条块管理”和党群(工、青、妇)“五个共建”为载体,按照“规模企业单独建、中小企业依托建、个体商户挂靠建”的原则,使街道1000余家“两新”组织形成了“企业党建联席会+特色街区行业党组织+主导行业党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体系,先后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139个、街区党组织4个、行业党组织6个,区域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组建率均达100%。建立行业党工共建联合会,建成了正阳街道四道街“装潢销售行业联合工会”、胜利街道“六二六”商业一条街联合工会等,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造了条件。
四是创新组织活动长效机制。结合建党89周年,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目标,以过好组织生活为主线,通过组织辖区党员召开座谈会、请“百名义务教员”上党课讲党史等形式,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了为社区党员建立“党员户口”、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社区党员奉献日”、“党员亮身份、比贡献”、社区党员“四必访”(即老龄党员必访、困难党员必访、病重残疾党员必访、下岗失业党员必访)等专题社区党员活动,创新社区党组织活动长效机制,解决了社区党员活动参与面不广、缺乏吸引力等突出问题。靠山街道党委组织6个支部130余名党员开展了主题为“强信念、激活力”创先争优耀“七星”的集中党日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是创新活动评选方式。历时近3年的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为引领,必须有一个创新的举措作为载体。海拉尔区经过反复论证,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把“北疆先锋”作为活动主题,在全区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名共产党员中广泛开展“十面旗帜、百名先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以公开、公正、透明为原则,通过初选与复选,以群众投票为结果,首次在党内的评选活动中引入全体党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竞争机制,找准评选活动自选动作与创先争优活动规定动作的结合点。通过开展评选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地区科学发展上创先争优,在务实创新、创造工作业绩上创先争优,在坚持学习、提高能力上创先争优,在改进作风、切实为民服务上创先争优,在从严要求、提升社会形象上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带动全区各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薛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