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中央精神 正文
李长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开创文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内蒙古新闻网  10-11-16 18:1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长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文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深刻阐述,对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作出了新的部署,为“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开创文化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11月11日至15日,李长春先后来到西双版纳、保山、昆明等地,深入企业、乡镇、少数民族村寨和宣传文化单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调研,听取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云南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

  在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长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情况。当他得知贵研公司从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后,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科技实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十分高兴,勉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吸引一流人才,做大做强做优做久。李长春希望云南发挥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李长春对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非常牵挂。他来到西双版纳基诺山乡巴坡村,登上木楼,与基诺族村民肖得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李长春动情地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关心,希望你们在党和政府帮助下,通过辛勤劳动加快致富步伐,建设美好家园。澜沧江畔,各族群众欢聚在景洪市泼水广场。李长春走进群众中间,和大家一起跳起傣族舞蹈。他希望云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李长春强调,要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

  李长春十分关心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情况。一到西双版纳,他就来到刚刚落成的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出席开馆仪式,兴致勃勃参观展览。在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园、保山市和顺镇等地,李长春实地考察文化旅游发展情况,他希望云南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为带动农民致富、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保山市中和乡大村,李长春充分肯定这个村开展的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活动,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建的步伐,更好地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云南省少数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李长春要求云南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译制能力,努力打造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云南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李长春与企业领导和职工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在创新体制、转换机制的基础上,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推出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长春对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净化网络环境高度重视。他专程来到中国移动云南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考察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监测系统和网站备案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对电信运营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他强调,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依法运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确保新兴媒体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记者李自良)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