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力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党员队伍活力提升工程、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工程,使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活力迸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以“三个一”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针对农村牧区人才短缺、后备干部力量不足的实际,乌兰察布市采取个人报名、苏木乡镇党委推荐、旗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考察审定的形式,向每个行政村下派1名乡镇干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实行三年一选派、三年一轮换,并将选派干部列为后备干部,根据工作表现和考核结果,优先提拔重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全完善培训、管理、考核与服务机制;加大嘎查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确保每个嘎查村至少有一名当地的后备干部。目前,全市已向所有嘎查村下派乡镇干部1334人,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48名,培养本地村级后备干部1000余人。在此基础上,该市培训换届后的嘎查村书记、主任300多人;培训嘎查村“两委”干部4800人(次),并举办各类农村牧区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近2万人(次)。
以先进性为标尺,大力实施党员队伍活力提升工程。全面推广群众推荐、党委考察、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经验,重点发展政治觉悟高、学历素质高、致富技能高、经济收入高、群众威信高的“五高”型农村优秀人才入党。目前,全市已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00多名。开设红色绿色两大课堂:一是在党校开设红色课堂,讲理论、忆传统,参训人员达1.3万多人;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造就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五型”党员干部。开展党员一帮一、能人一带一、村干部一扶一活动,结成帮扶对子9000多个。
努力把农牧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嘎查村干部,从而提高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目前,该市在实施“三个一”工程选培的村级后备干部中,有80%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选培的优秀党员均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此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在全市所有嘎查村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嘎查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记者江新辉 通讯员李秀珍 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