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呼和浩特市:创先惠民生争优聚民心
内蒙古新闻网  10-11-23 09:1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在仅有的40多天时间里,总长25公里、面积90万平方米的5条主要干道改造完成,92条小街巷得到全面改造,呼和浩特市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清水河县,以武汉鼎、刘三堂为代表的基层模范党员,把示范基地和人才基地建在田间地头,采取专家传、骨干帮、能人带的方式,培育了一批种田和致富能手。同时进一步发挥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农庄模式的带动效应,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在土左旗,321名“十进村”包村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农户结链,共结服务链285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5件,调处59件,为农村营造了安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目前,呼和浩特市1186家单位涉及的2648个党组织、105174名党员,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各行各业释放着催人奋进的激情与活力。

  确保群众享实惠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呼和浩特市把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养殖业保险力度和中棚种植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今年共新增马铃薯、白萝卜种植3000亩,农民每亩增收1600元。肉羊饲养量增加到420万只,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围绕奶业、肉羊、蔬菜、马铃薯四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训农民科技带头人1000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面对待业人员多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通过采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公开招考、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等措施,积极推进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500个以上事业编制岗位,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推进和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提高六项富民指标的落实,今年呼和浩特市本级财政投入、旗县区匹配资金共计24.3亿元,将市四区城市低保标准调整为每月320元,旗县城镇调整为每月220元,农村调整为每年1500元;兴建了占地面积232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的呼和浩特天颐城养生园项目;新建廉租房800套,竣工经济适用住房40万平方米;对96所学校共计43万平方米的校舍进行了加固,实施15所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公交车100台,新建了6座跨河桥和3座地下通道。这些项目的实施,使首府惠民便民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呼和浩特市市级主要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55个,各旗县区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439个,累计下访14049人次,有力推动了各地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及时开展。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社会矛盾1442件,为民办实事7039件,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后续任务686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形成特色增实效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和不同行业的党员,各地区、各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清水河县农村党员全力实施领民致富工程,再掀学习武汉鼎同志新高潮,以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为突破口,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大力推行设岗定责制,让有能力的农民党员承担治安联防、调解纠纷、科技示范等社会性工作,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同时大力实施一村一技种养技术人才工程,培养一人,富裕一户。带动一批,富裕一方。延伸和拓宽了小康示范党员户、能人、贫困群众三结合致富链。

  土左旗紧紧围绕弘扬乌老革命精神,做科学发展先锋队,当富民强旗排头兵这一主题,承接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的有效载体,继续坚持以干部“十进村”服务活动为抓手,通过深入推进富民项目进村、致富信息进村、科学技术进村、惠农政策进村、道路平整及村容整洁进村、有线电视和自来水进村、医疗卫生进村、民主法制进村、文明新风进村以及机关干部进村,组织1000多名机关干部进千家门、听千家言、解千家难。

  强基固本抓凝聚

  呼和浩特市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和基础保障,多形式开展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赛罕区各级领导和党建指导员结合各地区党建联席会和“两新”组织的党员活动日,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破解组建难、活动开展难、管理难、发挥党组织作用难的“四难”上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呼和浩特市社区党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设立邻里互助型党组织、民族团结型党组织,组织社区党员协调邻里关系,解决邻里矛盾,宣讲民族政策,了解困难少数民族居民的诉求等,发挥了社区党员在其中的骨干核心作用。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呼和浩特市科学发展的硕果会越来越丰硕。(记者 贾永强 通讯员 海珍)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